真的「虎毒不食子」嗎?

文/DV |2023.09.13
3833觀看次
字級

文/DV

「虎毒不食子」這句成語人人聽過,意思是虎雖凶猛,尚且不吃自己所生的小老虎,比喻人皆有愛子之心。但遺憾的是,自然界證明,若小老虎身上沾上其他動物氣味,母虎會吃掉牠,還有生病的和死亡的小老虎,也一樣被母虎吃掉,另外,在食物極端匱乏的情況下,母虎也會將小老虎作為食物吃掉!

其實,母老虎會「殺嬰」,無獨有偶,無論是食肉動物、食草動物、昆蟲等,大多數常見的、不常見的動物身上,還有許多魚類,都隨時上演殺嬰戲碼,牠們都是殺嬰慣犯,不過動物界的殺嬰行為,可分成雄性殺嬰和雌性殺嬰兩類,最早由1965年日本科學家杉山幸丸,以一篇研究論文首次向世人揭露了這一現象。

他長期觀察印度灰葉猴的生活型態,發現一個猴群,往往由一隻成年雄猴領導者,和幾隻雌猴,以及若干幼猴所組成,而這隻首領雄猴會不斷被流浪雄猴挑戰,一旦戰敗,新入主的雄猴,會殺死老猴王的全部未成年後代,他的研究就屬於雄性殺嬰的範例,包括了自私的基因、減少對抗競爭者或飢餓等因素使然。

雌性殺嬰的複雜性則更高,無論在於外在干擾、育幼策略、自己病態行為,或是飢餓原因等,殺嬰行為也都是不爭的事實,不過動物的母性也是時時可見,許多的雌性動物在面對雄性威脅時,會勇敢與之搏鬥,以保護幼子的安全,如雌鼠能精確判斷,接近幼鼠的雄鼠是不是威脅因子,果真如此,雌鼠也是會毫不猶豫與之抗衡的,母愛的偉大,也是真實不虛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