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韋士塔
依據檢測的目標不同,許多檢驗作業常需耗費大量時間,例如:血液檢測結果可能需要一天到一周才能出爐,水汙染或食品汙染的檢測也是如此。若能加快檢測流程,將有助爭取寶貴的時間,對疾病或汙染進行更有效的防治。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工程師發現,被廣泛使用的Dynabeads微型磁珠具有特殊的光學特徵,可在各種測試快速檢測汙染,例如:食品中的沙門氏桿菌(salmonella)。這種細菌為人畜共通傳染病,易引起食物中毒;若能快速檢測出感染源,有助醫師選擇最適合的抗生素及治療方案。
MIT的研究團隊發現,使用光學技術,能更快速辨識Dynabeads微型磁珠是否與特定的分子(例如病原體)結合。Dynabeads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化學、物理領域,能夠塗上特定抗體,並混合到溶液,以吸附想要確認的病原體;然而,科學家須採取多項耗時的步驟,才能證實病原體的存在,以及是否與磁珠結合。
如今,MIT的團隊採用光學技術,依據特定分子的「拉曼特徵」(Raman signature),也就是分子散射光線的獨特方式,辨識目標分子的存在。研究團隊指出,Dynabeads微型磁珠的拉曼特徵非常強烈,容易檢測,有如螢光標籤。
以病原體為例,如果Dynabeads微型磁珠與病原體結合,透過拉曼光譜技術,不到1秒即可完成檢測。這項突破讓團隊備感振奮,也正致力開發可攜式的設備,未來可望廣泛部署,並快速檢測一系列病原體。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拉曼光譜學期刊》(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哈佛-麻省理工醫療科技學院(HST)的研究生麥克唐娜(Marissa McDonald)表示:「醫師們尋求縮小感染源範圍,檢測食物、飲水中的病原體時,這項技術非常實用;我們希望,在資源有限的環境,這項技術能幫助擴展專業診斷的範圍。」
MIT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塔德絲(Loza Tadesse)也參與這項研究,她表示,在溶液尋找染病細胞及病原體非常耗時,「有點像大海撈針」;「病原體必須在受控環境,生長到足夠的數量,並對培養物進行染色,然後使用顯微鏡觀察,整個過程需要幾天到一周的時間,才能獲得可靠的結果」。
MIT團隊開發的新技術,讓使用Dynabeads微型磁珠檢測病原體的過程,更輕鬆簡便;塔德絲解釋,拉曼光譜技術有如病原體的指紋辨識系統,因為不同類型的細胞會以獨特的方式散射光線,掌握這些特徵,就能快速識別。
治療疾病時,時效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傳統的實驗室測試,往往無法快速檢測引發疾病的病原體,但以光學技術結合微型磁珠,1秒內即可辦別;研究團隊下一個目標,是以這項技術為基礎,開發更便於攜帶、輕巧的檢測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