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雄大士爺祭5日至7日登場。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民雄大士爺祭5日清晨進行紙糊大士爺開光後,由嘉義縣長翁章梁率領地方各界祈福團拜,祈求觀音大士保佑合境平安。翁章梁表示,今年有來自馬來西亞的信徒參與團拜,信眾們都懷著虔誠、感恩的慈悲心,祈求一切平安順利。
翁章梁表示,相傳清乾隆年間,打貓(民雄)一帶每年農曆7月1日起,每天下午都陰風慘淡,常聞鬼聲啼哭,地方認為唯有觀音大士顯聖,才足以鎮壓孤魂,因此在農曆7月1日用紅緞塗大士爺像奉祀壇中,誦經3天超渡孤魂。
但因地方「頂街」、「下街」居民不願同時祭拜,因此衍生出以農曆7月1日至3日的「頂街大士爺普」,以及農曆7月21日至23日的「下街大士爺普」,這兩個地方的祭儀統稱「大普」;後來增加月底的「小普」(囝仔普),連大士爺紙紮神像都糊成童稚臉。
二戰結束後,政府推行節約拜拜運動,民雄鄉長何甘棠於是統一在農曆7月21至23日連續3天舉辦祭禮,是為民雄大士爺祭。地方咸信,大士爺是觀世音菩薩化身,連續3天的祭典結束後,紙糊大士爺神像連同山神、土地公等紙糊神像火化升天,象徵大士爺帶走眾家好兄弟,讓地方恢復平靜。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