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3萬新生兒聽力篩檢 發現近800名寶寶有聽損

 |2023.09.05
694觀看次
字級
去年出生的寶寶有13萬9222人接受聽力篩檢,發現768名寶寶有聽力損失問題,幸好及時予以轉介後續療育,把握聽語發展黃金期。圖/Unsplash

【本報台北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去年出生的寶寶有13萬9222人接受聽力篩檢,篩檢率98.7%,其中發現768名寶寶有聽力損失問題,幸好及時予以轉介後續療育,把握聽語發展黃金期。

聽力是語言發展的開端,台灣大約每1千個新生兒就有3至4人為先天性聽損兒,國健署今(5)日透過新聞稿提醒家長,若能在孩子出生「1個月內」完成篩檢、「3個月內」完成確診,並於「6個月大前」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幫助孩子將來達到正常的語言、身心及社會人際發展。

國民健康署自101年起全面補助本國籍出生3個月內新生兒聽力篩檢,國健署長吳昭軍呼籲,嬰兒出生後72小時內接受聽力篩檢,若未通過者,應儘快帶寶寶至醫院檢查聽損嚴重程度,遵從醫師建議,儘早進行聽語治療及復健等療育或配戴助聽器、人工電子耳等輔具,不錯過聽覺學習語言機會。

圖/Unsplash

台北馬偕耳鼻喉頭頸外科系主治醫師林鴻清表示,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損比率與國際數據差不多,值得注意的是,半數在新生兒聽力檢查發現有異常的孩子,是孕期正常、父母健康,突顯新生兒需全面性執行聽力檢查重要性,建議所有新生兒都要篩檢。

尤其聽力損失高危險群,包括有聽障家族史、母親懷孕期間前3個月內曾感染過德國麻疹或其他病毒性的疾病、服用或注射耳毒性藥物、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早產兒、出生時缺氧、出生後曾住加護病房、出生後細菌性腦膜炎、頭頸部先天畸形等,更需要注意早期篩檢確診及介入療育。

台灣3個月內新生兒聽力篩檢率達98.7%, 林鴻清推測未及時接受篩檢原因,多數是新生兒一出生,身體狀況較危急,先在加護病房搶救,所以聽力篩檢排程延後,再次提醒把握孩子聽語發展黃金期,若即時篩檢、確診及轉介療育,先天性聽損兒幾乎可擁有接近一般孩子的口說能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