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加部落的酋長史蒂文斯(左)身穿傳統服飾觀賞尼斯加圖騰柱。圖/取自CBC網站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報導】隨著和解、修正錯誤的意識興起,愈來愈多國家的公私立博物館以及收藏家開始歸還昔日透過掠奪、盜賣等非法手段獲得的珍貴歷史文物;蘇格蘭國家博物館也決定順應這波「解殖」風潮,把一座圖騰柱歸還給加拿大卑詩省的尼斯加(Nisga'a)原住民部落。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導,這座高36呎(約11公尺),重達1噸的圖騰柱,是在將近一世紀之前由加拿大人類學家馬巴博(Marius Barbeau)出售給蘇格蘭國家博物館;但尼斯加原住民部落的酋長史蒂文斯(Earl Stephens)指控,當年巴博並未獲得原住民同意,擅自盜賣這座圖騰柱。

史蒂文斯指出,這座圖騰柱是1860年時由該族的尼伊斯約爾家族(Ni'isjoohl)女族長穆迪(Joanna Moody)委託雕刻大師歐宜(Oyee)製作,用以紀念該家族的的成員薩威特(Ts'awit)。薩威特原本將繼任酋長,但在與其他部落的衝突中喪生。
尼斯加的利西姆斯自治政府(Nisg̱a'a Lisims Government)幾年前即已要求蘇格蘭國家博物館歸還這項文物,但最初館方以圖騰柱太過沉重、容易受損、不可輕易移動為由,回絕尼斯加部落的要求;然而,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後來進行翻修作業,圖騰柱也被搬移;利西姆斯政府發現後,再度索要這座圖騰柱;雙方經過多次協商,蘇格蘭國家博物館的董事會終於批准交還圖騰柱的提案。
尼斯加圖騰柱高36呎、重1頓,對尼斯加部落意義重大。圖/取自CBC網站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原住民教育和治理研究主席帕倫特(Amy Parent)博士表示,歸還這件文物,代表該部落的文化獲得認同,也是雙方達成和解的歷史性時刻。
帕倫特指出:「這次文物歸還行動展現的是,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UNDRIP)並非只是象徵性的宣言,而是有能力改變全球原住民生活的協議。儘管這項宣言不具國際法的約束力,但已成為處理原住民事務的重要依據,是消弭對原住民族的權利侵犯、歧視及邊緣化的重要指標。」
尼斯加圖騰柱的返鄉之行預計9月啟程,抵達加拿大後將被安置在Hli G̱oothl Wilp-Adoḵshl Nisg̱a'a 博物館,屆時也將舉行迎接圖騰柱回歸的盛大儀式,預計10月後開放供公眾參觀。
史蒂文斯表示:「圖騰柱即將踏上返回故鄉的神聖之旅,將近100年後,我們終於能讓它送回到故土安息,尼伊斯約爾家族的成員也將能夠親眼見到這座具紀念性的圖騰柱。這座圖騰柱充滿祖先的精神,對我們意義重大,能讓我們的家庭、國家、世代子孫與我們的歷史產生連結。」
蘇格蘭國家博物館館長布魯沃德(Chris Breward)在聲明中表示:「我們非常認同尼斯加圖騰柱對尼斯加原住民和他們部落的重大意義。對於任何有疑慮的藏品,我們非常樂意進行公開討論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