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生活的對話》作品 台科大獲設計競賽金獎

曾博群 |2023.08.28
861觀看次
字級
作品從發想設計到木工製作,都由陳虹菱與劉宥希一手包辦。圖/台科大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台科大設計系學生劉宥希、陳虹菱以漂流木及鋼筋為主要材料的木工作品《與生活的對話》奪下今年由台東縣政府主辦的「台東國際青年工藝設計營暨競賽」金獎,獲得8萬元獎金。

陳虹菱分享,平時做設計幾乎都以建模、3D列印的方式完成作品,較少接觸到木頭和木工,對木頭也是一知半解,因此一開始的草圖只是理想上的設計,忽略了木頭重量上的問題。在老師們的幫助下,把重量與視覺效果列入考量,經過不斷的討論與調整,才能成功完成這個作品。

劉宥希與陳虹菱進駐位於台東知本的「山野牧人」工坊,在木作師傅的幫助下,賦予漂流木新生命。劉宥希說,在營隊的每一天都在與工藝師、設計師、自己,甚至是與大自然對話,「我們將在台東生活中的點滴融入於作品中,也透過這些對話,讓我們更認識台東。」

《與生活的對話》利用自然光凸顯木頭的形狀與紋理,讓光線透過木頭間的縫隙灑落到空間,營造出舒適的氛圍,並以顏色漸變的效果跟錯位的擺放展現出台東山與海的層次感。特殊的光影設計與細節上的巧思,使《與生活的對話》獲得評審青睞。

陳虹菱坦言,自己是抱著學習與體驗的心態參加工藝營,在畫圖和發想期間,甚至帶著草圖到海邊散步、上山看星星,欣賞台東的自然風景與生活樣態,她認為設計是圍繞在生活中,「沒靈感就放鬆一下,多看看生活開心點,想法自然就多了。」

劉宥希更大方分享創作的訣竅,她指出,創作當下的喜怒哀樂都會呈現在作品上,沒有靈感時,需要「多聽多看多觀察」,發掘平常不會注意到的事物,讓生活中的事物成為靈感來源。她也建議學弟妹在討論過程中要表達意見並勇於嘗試,不僅能釐清想法也能從中獲得啟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