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劇場不開燈 李銘宸《百葉》帶觀眾探索北藝中心大劇院

曹麗蕙 |2023.08.26
1447觀看次
字級
北藝中心大劇院今、明兩天演出的《百葉》,帶民眾探討當劇場只有一片黑暗時,會是什麼樣的情境?圖/台北藝術節提供、陳藝堂攝影。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去除聲光效果及功能的劇場空間可以是什麼?會產生什麼樣的觀看形式、表演內容?由導演李銘宸為核心的創作團隊「風格涉」,打造視覺系劇場《百葉》,今(26)、明(27)兩天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登場,以裸劇場景觀反思人類造光行為,探索當劇場回到一片黑暗,現實中如何再造幻覺,呈現最當前的社會議題與藝術跨界能量。

提及《百葉》的創作歷程,李銘宸表示,一開始討論的核心是「如果劇場不開燈,那會是什麼樣的觀演體驗或表演形式?劇場的魔幻還存在嗎?」在摸索時期的過程中,有一天他在臉書上試圖搜尋「百頁豆腐」相關內容時,輸入前幾個字時,手機顯示的不是「百頁」,而是「百葉」。於是他聯想到「百葉窗」,並開始思考與「光」相關的體驗和感受,似乎與「黑暗」有關,因此選定「百葉」作為這次創作的劇名,「再加上我很喜歡中文同音不同字的這件事,劇名的發音可以有『百葉』、『百頁』、『百業』、『百夜』、『bye ya』等多種可能性。」

李銘宸透露,一直以來,他傾向於注重感覺,僅僅是光線透過百葉窗間的間隙透進來的這件「事情」,對他來說就很「有感」。所以他期望在這次的作品裡,不是讓觀眾看到舞台上一定要發生什麼事,而是能夠讓觀眾充分地感受大劇院空間。其中,北藝中心大劇院在觀眾席最後一排有個落地窗,能讓自然光透進來,也成為他在思考創作時的材料和出發點之一。

導演李銘辰希望在《百葉》中,不是讓觀眾看到舞台上一定要發生什麼事,而是能夠讓觀眾充分地感受大劇院空間。圖/台北藝術節提供、陳藝堂攝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