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北曲藝團團長葉怡均、劇場導演符宏征聯手合作的《相聲,Move On!》今(26)、明(27日)兩天在「台灣戲曲中心」登場,盼讓觀眾看到一齣包含「相聲」的戲,既能捧腹大笑,又扣問自己初心。圖/台北曲藝團提供、林育全攝影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由台北曲藝團團長葉怡均、劇場導演符宏征聯手合作的《相聲,Move On!》,今(26)、明(27日)兩天在台灣戲曲中心在多功能廳登場。作品以童書聖修伯里《小王子》作為媒介,將200年歷史的傳統相聲,利用現代劇場方法,打破過往演出模式,盼讓觀眾看到的是一齣「戲」,包含「相聲」的戲,既能捧腹大笑,又扣問自己初心。
《相聲,Move On!》由同為評書藝術家葉怡均領銜,也安排北曲新一代相聲演員洪子晏、段彥希、宋明翰、吳思偉,搭配現代戲劇年輕演員吳碩恩、相枚錞、張壹勛、吳孟珊等,進行傳統與當代的攪動對話。
葉怡均表示,相聲是語言藝術,歷來口傳心授的訓練過程,忽略了身體表演方法,長期下來難免僵化,現在嘗試運用現代劇場身體訓練,來打通氣脈血路,將可刺激青年演員,產生對表演的新體認,並為相聲尋找活路。葉怡均進一步說,「台灣學表演的人,都應該重新考慮相聲,它不光是講究基本功,而是要把表演當成日常生活。」
《相聲,Move On!》演出安排了「單口相聲的身體性」、「對口相聲的互動性」、「群口的戲劇性」等,並結合成富有音樂性的表演。圖/台北曲藝團提供 、林育全攝影
北曲表示,《相聲,Move On!》是一齣「戲」而非「相聲」,演出安排了「單口相聲的身體性」、「對口相聲的互動性」、「群口的戲劇性」等,並結合成富有音樂性的表演。劇中保留了一些相聲的傳統,包括導演、編劇、演員可以在排練過程中集體即興共構,因此「劇本」或演出也會一直 Move on,非常前衛有「藝」思。
符宏征指出,他透過《小王子》作爲與傳統相聲對話的媒介,經由設定路徑、循環、重複、堆疊、尋求變奏,如同作曲般的編排身體,引進聲音訓練,希望發覺在訓練中,能對未來表演者產生創新能量,進而讓曲藝的演進,走出屬於台灣當代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