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運動 教你不腿軟

◎文/陳珮潔 圖/徐兆玄 |2008.06.01
1605觀看次
字級

俗語說:「腳勇,人就勇」,
一個人若是膝蓋痛、走不動,
人生絕對會從彩色變黑白,
畢竟,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
也是人體活動使用率較高的關節,
沒有健康的膝關節,活動將受到莫大的限制。
偏偏,國內有高達百萬名「腿軟一族」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
究竟如何保護膝關節,才能健步如飛,愈老愈勇健呢?


根據中央健保局統計,國內每年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病人,超過一萬三千人,而醫界統計,國內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及因外力傷害導致關節軟骨缺損的患者,超過百萬人,因此一般民眾深信不疑所謂「補膝蓋」用藥──維骨力,使其成為長銷型的藥品。

曾任中華民國關節鏡及膝關節醫學會理事長的成大醫學院骨科教授楊俊佑說,人只要使用到關節,關節就一定會磨耗。那怕只是走路爬樓梯,不必提重、負重、荷重、搬重,光是體重,也會造成膝關節的磨耗。

楊俊佑說,減緩退化之道無他,先控制體重再說,但過度活動、運動,反而會加深軟骨的磨耗。一般而言,下樓梯或下山膝蓋會疼痛,就有可能是初期的退化性關節發炎,不過臨床上,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雖然年紀到了,但疼痛卻是來自肌鍵炎,而非典型的關節炎。

年輕患者增加中

美國風濕症協會(ACR)過去的定義是:五十歲以上,膝關節有骨刺及沙沙作響者,乃為退化性關節炎,但到了1995年,定義進一步更正為:「四十歲以上,膝關節有骨刺及沙沙作響者,便是退化性關節炎。」

之所以認定的條件越來越寬鬆,楊俊佑笑說,其主要目的是提醒年輕人、勞動者、運動愛好者,及早知道危險,注意培養骨本,保護關節,以免膝蓋早早報銷。

楊俊佑說,年輕時,人體自然製造軟骨細胞的功能好,正常的磨耗不成問題;隨著年齡增加,再生機能變差,關節就會如海沙屋般,葡萄糖胺(沙和水泥)逐漸流失又補不上去,導致膠原蛋白(鋼筋)最後因支撐不住而垮掉。

嚴重者須換關節

目前健保規定,六十歲以上國民,症狀持續六個月,採取保守療法不見效時,可申請注射玻尿酸。但等膝關節退化到第三期、第四期,通常僅能採取置換人工關節的方式治療了。

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治療師林瀛洲提醒說,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越早治療越好,在第一、第二期時,玻璃軟骨還有保留,這時若輔以口服葡萄糖胺、注射關節內玻尿酸,可明顯修復關節及改善退化狀況;但退化到第三期以上時,因關節腔間隙不足,開始磨損,這時才來採取復健,所能幫的忙就很有限了。

至於以推拿、整脊、拔罐、蒸薰等民俗療法,中醫師黃介良說,中重度的退化性關節炎,或者本身已有骨鬆及腰椎受傷過的人,並不宜過度的扭轉或扳拗,以免疼痛反而加劇,甚至造成其他傷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