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案環評 環境部重大挑戰

 |2023.08.23
418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國人原本期待環境影響評估制度是為環境品質把關的利器,但近年來的重大開發案都無往不利,鮮少在環評卡關,環團批評,尤其為了增加天然氣發電的第三、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先後拿環境敏感的藻礁,以及國際商港基隆港開刀,光電案場除了農田、溼地,也爬上丘陵、山坡,連珍稀的石虎棲地也被光電板占領,全因環評自廢武功。

珍愛藻礁公投發起人潘忠政說,民進黨完全執政後,守護大潭藻礁、大潭海域生態的理念均不復存在,蔡英文總統當年提字「藻礁永存」,卻為了蓋三接,環評連千年藻礁都不要,何等諷刺。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環境部護航開發且讓環評機制倒退三十年,呼籲新任環境部長薛富盛別讓環境部「新瓶裝舊酒」,要站穩保育環境的立場保護台灣海岸生態、保護基隆港營運,並捍衛環評制度中民眾參與的精神,讓環境部「升格」名副其實。

環保署前副署長詹順貴表示,環評不僅是環保署的夢魘,更是環境部首要面對的燙手山芋,不管哪個黨執政,若不改變開發思惟,永遠避不開這問題。

苗栗縣府受理二一九件俗稱農地種電案,最近審查完畢,通過率約五成,面積超過七十八公頃,讓環團憂心忡忡。台灣石虎保育學會常務理事李景泓表示,目前設光電場不必做環評,真的就是政府「自廢武功」,且台灣的環評制度也很奇特,環評案竟是讓開發商自行找環評顧問公司調查生態,自然有上下其手機會,正確作法應是開發商繳一筆錢給環境部,聘公正第三方執行環評才合理。

他說,過去就有開發案的調查指未發現某種野生動物,但公民團體的監測相機卻拍到了,與顧問公司的調查結果不相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