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雙龍林道菇類豐富 林業署籲勿採摘食用 |2023.08.18 語音朗讀 1225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雙龍林道的長裙竹蓀俗稱竹蓀,又名竹笙,通常在早晨時出現,菌蓋有臭味,菌裙展開後幾小時內即結束。圖/南投分署提供 【本報南投訊】林業署南投分署與信義鄉雙龍社區發展協會執行山林巡護及菇類調查計畫,意外發現林道內蘊含豐富大量的菇蕈類,初步調查鑑定有爪哇肉盤菌、簇生鬼傘等22種,待鑑定菌種39種,南投分署呼籲,野生菇類分辨不易,部分有毒不能食用,民眾切勿採摘食用。南投分署指出,雙龍林道位於信義鄉雙龍村後山,屬濁水溪流域集水區範圍,目前可行至林道里程約5.2公里大崩塌位置,後段道路因崩塌地影響而難以進入。雙龍林道的毛頭鬼傘具自體自溶特殊性,又稱仙女棒、律師的假髮。圖/南投分署提供雙龍林道海拔高度變化從1290至1680公尺,全年氣候涼爽宜人,是登山客登治茆山的傳統路線。每年3月起,雙龍林道即由水晶蘭及台灣金線蓮的出現,揭開林道菇蕈類生長的序幕,適逢春雨來臨,菇蕈類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林道兩旁或枯木皆可見其身影,種類豐富,令人讚嘆不已。雙龍林道的簇生鬼傘,菌蓋乳白色至淡灰黑色,鐘形至平展,表面覆細毛或光滑,蓋緣有溝紋。圖/南投分署提供雙龍社區發展協會表示,從林道2.5公里處,以步行方式前進,可發現林道菇類之美,包括布農族傳統獵寮處的簇生鬼傘;4公里可遠眺日月潭處的馬勃菌,沿途經專家鑑識有多孔菌類、果凍類菌、網紋馬勃、假芝、小網孔菌及小皮傘屬等22種;另有39種須再回實驗室鑑定。雙龍林道的紫絨絲膜菌,夏天常出現於中海拔針闊葉樹林地上單生。圖/南投分署提供南投分署強調,野生菇蕈類大多有毒,誤食可能造成嚴重症狀,最嚴重可能因此身亡,提醒民眾食用任何蕈類前,務必正確辨認出蕈菇種類,以確保安全。雙龍林道的黃裙竹蓀,台灣全島低海拔竹林下或闊葉混合林下可見其身影,具有微毒無法食用。圖/南投分署提供 前一篇文章 高雄舉辦「大港閱冰」 今天下午起設交管禁行車輛 下一篇文章 台灣周邊好多雷雨胞 下1秒可能就下雨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期刊專欄2025.11.0303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4十方禪林40周年 教界高僧大德同賀2025.11.0305旅人心靈寶典《365日》 贈台中通豪大飯店 2025.11.0306一針一線60載 林全誠繡出神韻人生2025.11.0307【傾聽你我他】別為金錢傷感情2025.11.0308看見 電子 穿牆而過 2025.11.0309【觀我望己】 追日,散策旅程(上)2025.11.0310【民俗資產】 山林守護者:阿里山受鎮宮2025.11.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西拉雅部落學校 傳承文化佛光山書蔬展開幕 聚焦天天行三好鳳凰將轉中颱 下周二雨勢最大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 盼教育融入佛法彰濱海上光電板火警 環團促追查健保補充保費變革 政院急踩煞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