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里
婆婆不到四十歲守寡,一路拉拔四個兒子長大成人、成家立業,沒有老公可依靠的日子,已悠悠地過了四十餘載。她是個嚴母也是強悍的大女人,她喜歡老家的清靜,喜歡老鄰居的人情味,喜歡逛了超過半世紀的菜市場,寧願自己一個人住也不願搬家與兒子同住。
婆婆年紀大了又有三高慢性病纏身,兄弟們實在不放心老人家獨居,老公退休、小孩長大的空巢期,我們決定搬回老家,當個老萊子彩衣娛母親。就讓兄妹倆當家中的戶長,想念父母時,請到奶奶家來請安。
餐桌不再只有婆婆一人,晚餐我們吃著她的拿手好菜,飯後陪婆婆看電視配水果話家常。最常聊的話題是公公當年如何苦苦追求她五年,婚後如何寶貝她,帶她上街買衣服、洗頭、做指甲。老了的她臉龐線條變柔軟了,不再咄咄逼人、語氣嚴厲,倒像個頭髮花白的慈祥奶奶。
她還當我們夫妻倆是小孩般照顧,當然我們也樂得無事一身輕,接受她給的無盡寵愛。她喜歡煮菜給家人吃,每個假日小叔們輪流回來蹭飯,媽媽的味道是永遠吃不膩的念想,只在自家餐桌飄香。廚房是她的舞台,柴米油鹽是她的忠實小兵,我心甘情願拱手讓她盡情發揮,樂當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媳婦,只負責點頭拍手加美言:「媽媽煮得菜好好吃喔!」哪像她的兒子嘴巴緊得像蚌殼。
老家有她熟悉的記憶,有她固定的牌搭子,有三姑六婆、張三李四王二麻子來串門,這舒適空間不應改變,也容不得改變。讓我們來就她,三餐有人「煮便便」的日子幸福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