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情深故鄉(17-8) 中橫沿線山地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3.08.11 語音朗讀 96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中橫初開通的太魯閣 1960年,國際救濟會同仁在中橫公路上的太魯閣,眺望高山大川的迷人風光。這一年中橫公路開通,他們是第一批走過中橫公路的旅客,眼見台灣東部的溪流高山以及中部的寒帶森林,驚嘆不已。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遠山雲海 1960年,中橫公路沿線,遠山上飄散著雲層。清晨和黃昏之際,經常可以欣賞到遠方的雲海,也成為中橫的標誌性美景之一。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情深故鄉:歲月台灣貳部曲》 定價3800元,讀友優惠價2800元 有興趣的朋友請洽購新世語文化 02-23684364 shu4364@ms62.hinet.net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群山環抱 1960年,中橫公路沿線,群山環抱。1954年起,陸續有人員進入台灣中部山區踏查公路的預定路線,較著名的有蔣經國及外籍工程師狄寶賽(Valery Sergei de Beausset)。狄寶賽當時於懷特工程顧問公司擔任企畫經理(1950~1957),懷特公司則是受美國經濟合作總署中國分署及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聘僱,作為美援運用及執行的工程顧問。 中橫公路於1956年7月7日開工,並於1960年5月9日通車,整體工時約3年10個月。追溯中部山區交通發展,起初的道路是原住民在狩獵、遷徙中留下的簡易道路。後來日本政府為攻打太魯閣族(1914年太魯閣戰爭)興建了軍用道路,如豁然亭步道。後為強化對山區的控制,於1915年至1926年間興建理蕃道路,如內太魯閣道路(1915年修建,從太魯閣峽谷口至塔比多,1916年延伸至卡拉寶社)。 1927年至1937年間,日本政府為開發太魯閣峽谷做為觀光遊憩區,將原先的便道修建成可供車輛進出的車道,並完成了從花蓮港經太魯閣、合歡山至霧社的合歡越嶺道路。1938年至1945年間為開發礦產及水力能源,另建設發電道路(仙寰橋至溪畔,約5公里長的車道)及產金道路(溪畔至塔比多,車道總長約12公里)。而後中華民國政府在舊有的基礎下持續開鑿、拓寬,終於完成中橫公路。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一位女子坐在花蓮美崙溪左岸 1960年,花蓮市,美崙溪左岸,中正橋與菁華橋間的段落。一位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的女性成員,坐在美崙溪左岸向花蓮市區望去,構成風光明媚的美麗畫面。相片右側是同樣位於美崙溪左側的眷村,興建於日治時期的日式平房原是日本陸軍宿舍,宿舍群對街則是國軍一處軍事據點,現為花蓮憲兵指揮部(原為日本陸軍花蓮港分屯大隊據點)。 美崙溪右岸坐落著許多公家機關,其中一座較顯眼的建築(相片中靠左)興建於1928年,由阿美族人所建,後來更名為「昭和紀念館」,光復後交由政府單位使用,1987年改建為花蓮國軍英雄館。更遠方則為花蓮舊市區,範圍約是今日林森路、和平路、重慶路、軒轅路及明禮路圍起的區域,也是今日花蓮市攤商較多、熱鬧繁榮的地區。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來自各方的梨山居民 1960年,梨山,位於台中市和平區台八線中段,是中橫公路上重要的人口聚集地,聚落居民主要為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以及榮民。 中橫公路開鑿時,招集了大量的退役軍人,開挖資金、技術指導則是仰賴美國援助,美籍工程師狄寶賽,在1954年前往中台灣山區探勘,並擬定了中橫公路的主要路線。公路開通後,政府便將一些退伍軍民安置於沿線適合居住的區域,今日的清境農場、武陵農場、福壽山農場便是由這些榮民所開墾,這三座高山農場都是退輔會(中華民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經營的公營事業。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一位女子坐在花蓮美崙溪左岸1960年,花蓮市,美崙溪左岸,中正橋與菁華橋間的段落。一位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的女性成員,坐在美崙溪左岸向花蓮市區望去,構成風光明媚的美麗畫面。相片右側是同樣位於美崙溪左側的眷村,興建於日治時期的日式平房原是日本陸軍宿舍,宿舍群對街則是國軍一處軍事據點,現為花蓮憲兵指揮部(原為日本陸軍花蓮港分屯大隊據點)。美崙溪右岸坐落著許多公家機關,其中一座較顯眼的建築(相片中靠左)興建於1928年,由阿美族人所建,後來更名為「昭和紀念館」,光復後交由政府單位使用,1987年改建為花蓮國軍英雄館。更遠方則為花蓮舊市區,範圍約是今日林森路、和平路、重慶路、軒轅路及明禮路圍起的區域,也是今日花蓮市攤商較多、熱鬧繁榮的地區。遠山雲海1960年,中橫公路沿線,遠山上飄散著雲層。清晨和黃昏之際,經常可以欣賞到遠方的雲海,也成為中橫的標誌性美景之一。群山環抱1960年,中橫公路沿線,群山環抱。1954年起,陸續有人員進入台灣中部山區踏查公路的預定路線,較著名的有蔣經國及外籍工程師狄寶賽(Valery Sergei de Beausset)。狄寶賽當時於懷特工程顧問公司擔任企畫經理(1950~1957),懷特公司則是受美國經濟合作總署中國分署及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聘僱,作為美援運用及執行的工程顧問。中橫公路於1956年7月7日開工,並於1960年5月9日通車,整體工時約3年10個月。追溯中部山區交通發展,起初的道路是原住民在狩獵、遷徙中留下的簡易道路。後來日本政府為攻打太魯閣族(1914年太魯閣戰爭)興建了軍用道路,如豁然亭步道。後為強化對山區的控制,於1915年至1926年間興建理蕃道路,如內太魯閣道路(1915年修建,從太魯閣峽谷口至塔比多,1916年延伸至卡拉寶社)。1927年至1937年間,日本政府為開發太魯閣峽谷做為觀光遊憩區,將原先的便道修建成可供車輛進出的車道,並完成了從花蓮港經太魯閣、合歡山至霧社的合歡越嶺道路。1938年至1945年間為開發礦產及水力能源,另建設發電道路(仙寰橋至溪畔,約5公里長的車道)及產金道路(溪畔至塔比多,車道總長約12公里)。而後中華民國政府在舊有的基礎下持續開鑿、拓寬,終於完成中橫公路。中橫初開通的太魯閣1960年,國際救濟會同仁在中橫公路上的太魯閣,眺望高山大川的迷人風光。這一年中橫公路開通,他們是第一批走過中橫公路的旅客,眼見台灣東部的溪流高山以及中部的寒帶森林,驚嘆不已。來自各方的梨山居民1960年,梨山,位於台中市和平區台八線中段,是中橫公路上重要的人口聚集地,聚落居民主要為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以及榮民。中橫公路開鑿時,招集了大量的退役軍人,開挖資金、技術指導則是仰賴美國援助,美籍工程師狄寶賽,在1954年前往中台灣山區探勘,並擬定了中橫公路的主要路線。公路開通後,政府便將一些退伍軍民安置於沿線適合居住的區域,今日的清境農場、武陵農場、福壽山農場便是由這些榮民所開墾,這三座高山農場都是退輔會(中華民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經營的公營事業。《情深故鄉:歲月台灣貳部曲》定價3800元,讀友優惠價2800元有興趣的朋友請洽購新世語文化02-23684364shu4364@ms62.hinet.net 前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下一篇文章 【寬鼎畫語】心有仰望之獅子 熱門新聞 01【思鄉的父親】年夜飯的規定 2025.08.0702新加坡佛光山 祝福彌陀學校考生金榜題名2025.08.0703大馬雙語禪修營 啟發修道省思2025.08.0704《365日》193萬本 全球弘揚中華文化2025.08.0705父愛如山 父餵植物人兒子蛋糕2025.08.0806立秋養生首重潤肺 少吃辛辣冰冷食物2025.08.0707【何處不交朋友】 謝謝良醫2025.08.1108【歲時‧節氣】立秋 碧樹蕭蕭涼氣回2025.08.0709微型屋行動 為無家者築起希望2025.08.07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者雲遊與參訪 2-12025.08.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藝心語】認真【大江南北】尋訪蘇州耦園【翰墨天地】持身如泰山九鼎【佛光藏珍──走讀金陵刻經處】佛光藏珍【文化印象】成都望叢祠:古蜀文明千年回響【寶島踏查】哈瑪星貿易商大樓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 嘉南古廟系列(20-20) 東石郡【時光走廊】嘉南古廟系列(20-19)北港郡【時光走廊】虎尾郡 嘉南古廟系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