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五戒、佛學講座 香江佛子福慧雙修 人間社記者吳志榮、關榮蓮、吳瑞英、林素汶香港報導 |2023.08.09 語音朗讀 110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佛光山港澳教區總住持永富法師(右1)、香港佛光道場監寺覺毓法師(右2)向新戒派發戒牒。圖/人間社記者陳惠玲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右)為皈依受戒者甘露灌頂。圖/人間社記者陳惠玲香港佛光道場的信眾求法若渴,踴躍參與,為自己累積善根因緣。圖/人間社記者任良民 【人間社記者吳志榮、關榮蓮、吳瑞英、林素汶香港報導】香港佛光道場五日舉行甘露灌頂三皈五戒典禮,恭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主法,為近四百人證盟皈依受戒。隨後,更舉辦睽違四年的首場美化人生佛學講座,由心保和尚主講「佛教故事的啟發」,引領現場及線上逾二千五百人暢遊佛法大海,認識「空」歡喜的自在,現場大眾掌聲雷動。香港佛光道場五日舉行甘露灌頂三皈五戒典禮,求受三皈五戒的戒子來自香港、內地、英國,年齡最小四歲,最大八十二歲,這是香港佛光道場本年度主辦的第二場三皈五戒典禮。信任與信心 可成就道業心保和尚開示,皈依受戒功德殊勝,可成就人天福報,解脫自在。皈依後,身心有佛法僧三寶加持,就像孩子有母親依靠而感到安全、花草樹木有陽光雨露滋潤而茁壯成長。皈依的正確心態是信任和信心,「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有信心就能有成就。心保和尚勸勉大家要常回道場法身慧命之家,在佛道上邁進,發菩提心,道業增上。佛光山港澳教區總住持永富法師祝賀皈依受戒者正授圓滿,希望大家能真正發長遠心,在道場學習佛學課程,解門、行門增上,展現佛教徒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張依和母親周三一同時皈依受戒,緣於同修劉小梅去年與八歲女兒皈依受戒後,啓發了母子也要成為正信三寶弟子的念頭。張依表示,受戒後內心產生歸屬感覺,很開心組成佛化家庭。浙江大學教授周三一也表示,正授過程很令人感動,因為覺得踏上佛道,不再在生死煩惱中輪迴。同日,香港佛光道場、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亦舉辦首場美化人生佛學講座,心保和尚主講「佛教故事的啟發」,以禪宗公案傳達佛陀超越時代的教法,培育內心的智慧,善用悟道的機緣,引領現場及線上逾二千五百人暢遊佛法大海,認識「空」歡喜的自在。生活中修行 滅除貪瞋痴心保和尚開示,只憑個人的想法判斷事情,而沒有看到事實的真相,就是「顛倒夢想」,而認妄為真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佛陀教導的修行是要自我超越,棄捨「我」想及伴隨的分別心,如《心經》提示「遠離顛倒夢想」,解脫的境界就是「不生不滅」,都是要我們體證的。強調真正修行在日常,佛道本在生活中,「看到喜歡和不喜歡的人不一樣,就是貪瞋痴」,修行人要貪瞋痴永除。心保和尚以金山活佛妙善和尚藉由「誰在念佛」參究「無我」、碧峰寶金禪師獨對自己的玉鉢愛不釋手、香嚴智閑禪師在田裡鋤到石頭而悟道、六祖的仁者心動等故事,教導大眾行中道義和觀察在日常生活中的起心動念,指出《金剛經》之「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即無有分別想,是歸向真理的解脫智慧。羅麗敏認為講座因緣難得,心保和尚嫻熟佛法的核心要義,開示帶著溫和的幽默,聽到心開意解。對「空歡喜」這句話特別入心,有興趣再深入了解「空」的智慧,放下煩惱執著就會比較容易。張潔妍表示,講座內容有助增長智慧,尤其喜歡「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意涵,要學習不要分別計較。梁社福深感講座內容對服務大眾的心態很有幫助,領悟要以「中道」的思想與大眾結善緣,凡事不偏執,以平常心待人處世。 前一篇文章 救助苦難 南非佛光人捐贈輪椅 下一篇文章 以法相會 墨爾本信眾悠遊法海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何處不交朋友】 謝謝良醫2025.08.1103善念是財富 也是幸福之道2025.08.1004智利佛光山 祝福寶寶平安成長2025.08.1205【閃文集】黃金杯2025.08.1206想念2025.08.1007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8【論愛談情】把愛說出口2025.08.1209盧秀燕訪澳 倡星雲大師五和2025.08.1110奇特而神祕的白化動物2025.08.1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屏東講堂 佛光兒童發願奉行三好菲國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 探討生死關懷IABS大會 佛光山AI佛典翻譯受矚《365日》贈花蓮捷絲旅店 安頓旅人身心跟著大師辦教育 慧慈寺信眾廣結善緣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