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貴版「人民真正要什麼,總統看到了嗎?」及「加入聯合國…還有更重要的事」等二文,心有戚戚焉。去年,家扶基金會公布「兒少生活及學習現況調查」報告,有四成的孩子自認可以上大學,但面臨教育及生活雙重經濟壓力,有近八成的孩子擔心無法上大學,有四成八要靠半工半讀支付學費,煩憂早已寫在他們的臉上。
一部紀錄片「阿祖的兒子」,掀起社會對單親兒和隔代教養的關注。由於離婚率攀升,讓愈來愈多的孩子,被迫接受單親或祖孫同居的事實,弱化的家庭功能,更會造成孩子成長及學習上的危機。
教育部長杜正勝於去年八月指出:「教改讓優勢變得更優勢,弱勢變得更弱勢。」部長早已洞悉,卻遲遲未見良策,以達「扶助學習弱勢,縮短成就落差」的教改目標。
尤以總統來自三級貧戶,最了解弱勢族群之痛楚,也宣示要為弱勢族群謀福祉,如今,成效如何?總統的女兒結婚時,說要拚經濟;外孫出生時,也說要拚經濟;兒子結婚時,說可以全心全力的拚經濟了;該不會等內孫有了,再來說可以拚經濟了吧!不禁喟然長嘆:誰能為弱勢孩子的成長及學習拉一把?家和萬事興,國家何嘗不是?古有明訓,安內攘外,不思內政和諧及經濟發展,只圖外交衝撞,本末倒置的政策,怎不叫國人憂心忡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