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期:即日起至7月8日
地點: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
紅山文化玉豬龍的發現,使得人們對於「龍」的歷史認知,向前推進了一千多年!
這件玉豬龍為青黃色的岫岩玉所雕成,表面有黃褐色的土蝕與沁斑,整體渾厚粗獷,樸實大器。先民們以推磨的方式,雕琢出龍首酖酖大眼,獠牙,招風耳。
事實上,這類玉器的造型與功能,目前學界的看法並不一致:有些學者認為它是幾種動物的複合體,例如豬,馬,鱷魚等等;有些學者認為這種類似哺乳類動物,在母體中的樣子,具有表達「元氣」與「生生不息」的涵義。
不管它真實的涵義為何,玉豬龍在出土時多半成對放置於墓主的胸前,尺寸多介於六至十公分,亦有達十五公分之大。很明顯的也具有法器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爾後紅山文化逐漸滅亡的同時,玉豬龍的的造型與它的大眼睛,卻被保留下來,並且影響到後來的文明。例如在商代,許多龍型玦或龍型環很明顯的是傳承自紅山文化,而大眼睛更是日後青銅器上「饕餮」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