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軼傳》神機妙算-劉伯溫

◎陳菽蓁 |2008.05.29
1129觀看次
字級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廩粟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酘酘」

《賣柑者言--劉基》



劉伯溫,名劉基,字伯溫,元至大四年(一三一一年)生於浙江青田縣,祖父和父親才智出眾、為人正直,頗得家鄉百姓擁戴敬重。家學淵源的劉基,從小在父祖的薰陶教育下,造就了他出類拔萃的絕世才學。

秦定元年(一三二四年)劉基年方十四,一部隱晦艱澀的《春秋》即能背誦如流,並能根據文義發微闡義、言前人所未言,授課師大為驚異,思忖子此子定非池中之物、將來必是人中之傑。

 秦定四年,十七歲的劉基已然博覽群書,諸子百家、天文地理、兵法數學無不精通。元統元年(一三三三年)劉基赴京一舉考中進士,從此展開坎坷曲折、跌宕起伏的仕途生涯。

 此時劉基所處的元朝,正面臨全面崩潰的局面,元王朝建立半世紀,無情的屠殺與殘酷的剝削,終使得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劉基初任江西高安縣丞時,因看不慣地方官徇情枉法,毅然辭職回青田老家,這是他第一次辭官。

不到三年,劉基再次被任用,只是耿直脾氣又犯,因上書揭發監察御史失職被斥,心灰意冷之下,二次離職而去,移居杭州;至正十三年(一三五三年)劉基再次出仕朝中,但是又因為諫言未被接納反被羈管於邵興,至正十六年,浙江山民又爆發起義風潮,劉基眼看朝廷日薄西山、疲憊絕望,至正十八年第三次罷官,隱居老家、潛心著述。

此時,淮西紅巾軍朱元璋自濠州起義,不到六年已從一個小農民成為一方之雄,劉基宦海二十年,三度辭官,然而名士風範與曠世才學,素孚人望,備受尊敬,朱元璋亦有耳聞,派人至青田延聘出山,兩度登門後,劉基忖度朱元璋頗具天子氣概,至正二十年終於抵達金陵,朱元璋見之大喜過望,當即請教滅元興邦、統一宇內之大計。

劉基向朱元璋提出了《時務十八策》。情況仿若三國時劉備與諸葛亮之〈隆中對〉。朱元璋對劉基處事不凡的才能大為信服,視之為智囊心腹。

投效朱元璋後,劉基自是忠心耿耿、殫精竭慮,不但料事如神,戰術運用且常有神來之筆。他為朱元璋訂下「先滅陳友諒,再滅張士誠,然後北向中原,一統天下」的戰略方針。

一三六三年在鄱陽湖與陳友諒決戰,陳戰死、餘軍潰散;一三六七年攻佔平江活捉張士誠,此時朱元璋大勢已成,一面組織北伐驅逐元蒙、一面準備登基稱孤,一如劉基所料。

洪武元年(一三六八),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是為明太祖,論功行賞,劉基身為開國元勛之一,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在民間傳說為神機妙算的劉伯溫,深知明太祖猜疑心性,為避災禍選擇告老還鄉。

不幸,還是被政敵胡惟庸誣告,洪武八年(一三七五)明朝開國忠臣劉基最後竟憂憤而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