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成功清理瓜納巴拉灣的垃圾山,復育大片紅樹林。圖/美聯社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報導】巴西里約熱內盧的「格拉瑪喬花園」(Jardim Gramacho),其實曾是一座占地150英畝、惡名昭彰的「拉丁美洲最大垃圾掩埋場」;但政府與民間人士合作,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讓這個地區成為生意盎然的紅樹林。

「格拉瑪喬花園」毗鄰巴西知名景點瓜納巴拉灣(Guanabara Bay),這座垃圾掩埋場在1970年至2012年間接收了8000萬噸垃圾。巴西政府最初的用意,是把此地建造為全球最大的廢棄物回收處理基地,但因規畫不當,此地反而堆積大量垃圾、產生大量汙染。
環保人士指出,缺乏妥善管理的垃圾掩埋場,會衍生衛生和環境方面的問題,包括雨水滲透,廢水汙染地下水,或是焚燒垃圾時向大氣中排放汙染物及惡臭、有毒氣體,傷害人體的健康。垃圾釋放出的甲烷,也加劇溫室效應。
巴西里約熱內盧的「格拉瑪喬花園」曾是拉丁美洲最大垃圾掩埋場。圖/取自NBC網站「格拉瑪喬花園」的汙染狀況日益嚴重,並波及瓜納巴拉灣的旅遊業和漁業,終於促使各界正視此區的問題;巴西政府推動都市更新計畫,在2012年關閉這座垃圾掩埋場,並開始實施改造計畫。由里約市政清潔公司主導的公私部門合作計畫,逐步讓這個地區回歸自然,更在此地復育紅樹林。
參與「格拉瑪喬花園」改造計畫的官員指出,紅樹林是最珍貴的生態系統之一。據估計,1英畝紅樹林的根部和土壤儲碳量,高於4英畝的雨林,因此,對緩解氣候變遷而言,紅樹林是一項利器。此外紅樹林的根系晶格結構和強韌的生命力,足以抵擋風暴浪潮的衝擊。
紅樹林也是各種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的理想棲息地,攸關沿海漁業社區的生存。環保人士指出,紅樹林為海洋生物提供生長棲息和繁殖發育的環境,不僅能穩定生態系統、維持生物多樣性,還能進一步為當地社區創造收入和糧食安全。
紅樹林能穩定生態系統、維持生物多樣性。圖/取自Mangrove Action Project網站專家指出,紅樹林可儲存「藍碳」(blue carbon),也就是儲存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的碳。與陸地森林儲存「綠碳」(Green Carbon)相比,「藍碳」因為海洋底土環境特性,可以有效累積更多碳。紅樹林的碳儲存能力,則是所有藍碳中最高,每英畝約可儲碳420公噸。
巴西官員指出,當局以每次約24英畝的進度復育紅樹林,其他組織也加入復育行動,例如非營利機構「海洋公約」(Ocean Pact)就資助了巴西政府在2021年啟動的「綠色瓜納巴拉灣計畫」(Green Guanabara Bay Project),種植約25英畝紅樹林,保護河流水域和海洋生物。
工作人員在「格拉瑪喬花園」種植紅樹林。圖/美聯社目前「格拉瑪喬花園」的紅樹林面積已逾120英畝,幾乎已趕上當初垃圾山的涵蓋範圍,也成為瓜納巴拉海灣最大的紅樹林。官員表示:「以前,格拉瑪喬花園垃圾掩埋場汙染了海灣與河流,如今紅樹林已完全恢復,成為保護沿海生態系統的第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