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揆劉兆玄宣布提前調漲油品價格,啟動台灣的高物價時代,雖然劉揆提出配套措施,但應該隨時檢討,莫步上南韓後塵。
據南韓統計廳的調查顯示,由於物價暴漲導致家庭支出增加,中低收入家庭逐漸增多,其中家庭收支呈現赤字者多達百分之五十五點八。南韓物價暴漲的問題早就存在,而總統李明博上任後,由於韓圜貶值,並管制物價,導致問題更嚴重,使得南韓中產階級面臨入不敷出的窘境。
回頭看台灣,馬政府上任後面臨的第一道難關也是「漲聲想起來」,不僅油電價調漲,民眾瘋狂囤油想省錢,油商瘋狂囤油想賺錢;農民受到國際肥料缺貨與漲價,而叫苦連天,勢必會透過農產品轉嫁給消費者。
回歸自由市場機制恐怕是政府不得不的作法,也規畫「負所得稅制」,降低市場機制帶來的衝擊,卻緩不濟急,而且加強對低收入家庭的補貼,要以何種標準認定、要補貼到何時?都需要明確訂定。
此外,油價調整帶動其他物價高漲後,若資方不願或無力調整薪資,恐怕馬政府預期的「物價調漲,帶動薪資上漲」,以化解中低收入家庭逐漸增多危機的期待會落空。
李明博當選南韓總統後,不少政治人物期許自己成為台灣的李明博,但如今卻要面對比南韓更嚴峻的通膨問題,可能反要以李明博為鑑,務實地隨時檢討配套措施,減低中低收入家庭入不敷出的痛苦,讓「漲聲響起來」化為「掌聲響起來」。
馮霏霏(高雄市/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