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有病患家屬爆料,署立台南醫院為節省支出,自二○○四年起有醫生負責管控抗生素,刪減病人藥量,立委批評病患權益與生命嚴重受威脅。
雖然真相仍待釐清,而且抗生素的用量,必須尊重醫療專業,而非以病患及家屬的主觀認定,作為施用標準,但會讓病人與家屬擔心,是否會在藥量不足下,形同無效治療,造成病情惡化,醫院必須解釋清楚。
不過,這件事引發了更值得思考的問題,健保實施總額給付後,醫院為了撙節支出,除了採購藥效相近的學名藥,更建議病患採自費方式,雖然療效並無差異,但民眾仍會有「繳了健保費,為何拿到比較差的藥?」或「繳了健保費,為何還要自費?」的質疑。
在新任衛生署長林芳郁上任後,明白宣示由於物價高漲,為避免加重民眾負擔,不調漲健保費,但目前的收費制度還能支應健保多久,林芳郁必須審度。
此外,健保制度堪稱是「以陽春麵價格,享受滿漢全席」,這種人人都能享受的社會福利制度,不僅造成政府財政困擾、加重醫界負擔,醫生動輒得咎,而且人民在這種制度之下,得不到完整的保障,造成中下階層百姓反受困健保制度的現象,失去當初建立制度的目的。
類似的健保新聞一再出現媒體版面,報導的不只是中下階層百姓的不公平待遇,更凸顯政府必須改革健保。
建議衛生署應重啟醫界的對話平台,改善健保制度不盡合理的部分,否則健保不僅無法成為保障人民健康的社福制度,反會成為制度的犧牲品。
王質(台北市/醫藥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