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林衡道
撰文/邱秀堂
日治時期台灣反日團體「台灣文化協會」的領袖群中,以林獻堂、蔡培火、蔣渭水、楊肇嘉四位最為人所知。
楊肇嘉,台中州牛罵頭名門之子。牛罵頭即今清水鎮,此地世居住民皆屬泉州移民後裔。當地蔡、楊兩家,皆以富庶著稱。
中年以後的楊肇嘉,負笈東京的私立早稻田大學,又組織「台灣地方自治聯盟」,向台灣總督展開合法鬥爭,備受台灣上層社會的信任和擁戴。
楊肇嘉大頭黑臉,身子肥胖,眼光炯炯,長相有如關老爺。他嫉惡如仇,直言不諱,地方上的體面人士,有些很怕和他同席,因為,他會當面指責人說:「你是『御用紳士』。」
台灣光復初期,楊肇嘉在上海,與嘉義人柯台山共同組織「台灣省重建協會」,大肆抨擊接收台灣官員的營私舞弊,掠奪台灣米、糖運往上海取得暴利。因此,至二二八事件以後才敢回來台灣。
返台以後,台灣省主席吳國楨任命他為民政廳廳長。是時,政府已開始計畫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這政策使原有的佃農都變成自耕農,因此地主對政府推行此政策非常反感。
當時,楊肇嘉以民政廳廳長之身,公然在其辦公室破口大罵:「既然是這麼好的政策,為什麼在大陸不施行?卻到台灣慷他人之慨?」此語傳出,大受地主階級讚賞。
某日,我親眼看見楊肇嘉當面指責某大紳士:「日本時代你是國語(日語)家庭,我知道你現在想成為北京語家庭,我已預見你將來又要改為英語家庭。」
不怕得罪人的個性,完全表露無遺。
除此之外,楊肇嘉扶持美術家、建築家不餘遺力,也因此贏得「台灣美術家的保護者」之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