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億年前化石出土 首見哺乳類攻擊恐龍

 |2023.07.19
1694觀看次
字級
科學家團隊在1.25億年前的火山灰化石中,發現一隻類似獾的哺乳類動物正用牙齒攻擊大牠3倍的恐龍,堪稱考古首見。圖/twitter.com/Jordan_Mallon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團隊在1.25億年前的火山灰化石中,發現一隻類似獾的哺乳類動物正用牙齒緊咬身形比牠大3倍的恐龍肋骨,兩隻動物陷入死命扭打,堪稱考古界首見。

綜合法新與路透報導,科學家團隊18日表示,這塊中國大陸出土的化石,保留了哺乳類與恐龍的打鬥場景,表明小型哺乳動物捕食白堊紀時期主宰地球的恐龍的次數遠超想像。

這項研究刊登在國際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Canadian Museum of Nature)古生物學家馬倫(Jordan Mallon)告訴法新社,當他第一次見到這塊化石時,「我驚訝到眼珠子都快要掉出來了」。


這項研究由中國研究團隊主導,身為共同執筆人的馬倫說,他們相信這是史上第一塊呈現哺乳類動物和恐龍搏鬥場面的化石。

恐龍與哺乳類動物在地球上共存一億多年之久,而各界普遍認為哺乳類動物身形太小、無法獵捕當時主宰地球的恐龍,

不過,這塊化石顯示,一隻類獾的強壯爬獸(Repenomamus robustus)騎在陸家屯鸚鵡嘴龍(Psittacosaurus lujiatunensis)身上,並用鋒利的牙齒咬住恐龍的肋骨並抓住牠的腿。

陸家屯鸚鵡嘴龍是種草食性恐龍,身高約120公分,臉上有個像鸚鵡一樣的喙;而這種類獾的強壯爬獸是當時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但體重仍只有恐龍的1/3,這塊幾近完整的化石2012年在中國東北部的遼寧省出土。

科學家團隊表示,這塊中國出土的化石,保留了哺乳類與恐龍的打鬥場景。圖/twitter.com/Jordan_Mallon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