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編舞!雲門50周年新作《波》 化不可見為可見

曹麗蕙 |2023.07.17
1452觀看次
字級
雲門50周年,藝術總監鄭宗龍推出最新力作《波》,舞作中有部份交由AI來編舞。圖/雲門舞集提供、李佳曄攝影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雲門舞集50周年,藝術總監鄭宗龍10月將推出最新力作《波》,聯手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首度把舞作中一個段落,交由AI以音樂為指令來編舞。鄭宗龍表示,這將顛覆自己過往作品,「AI是一段程式、數據,如何『讓不可見的化為可見的』是這次的目標」,他期待雲門50年底蘊加上新科技,能在新的時代震盪出新的浪花。

鄭宗龍表示,《波》是在疫情期間發想出的創作,他覺得世界的事物好像同時存在一個wave(波動)裡,「因為遠方一個事件的發生、一個能量的震盪,就會改變我們的生活狀態」,像是蝴蝶效應將大家緊扣在一起,他認為這種無形的傳遞叫做「波」,想以跳舞的方式讓大家看見能量的震動。

鄭宗龍這回特別邀請里約奧運「東京8分鐘」首席科技總監真鍋大度一起合作,「我常常看到真鍋在他的社群媒體對著鏡頭跳舞,很少看到做科技創作的人,居然會喜歡跳舞。」

雲門藝術總監鄭宗龍(左)新作《波》與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合作,打開身體與科技結合的可能。圖/雲門舞集提供、張震洲攝影

真鍋大度建議將AI加入創作,「這是雲門50周年的作品,我希望在雲門既有的傳統之下,疊加上新東西。」真鍋大度表示,用AI來編舞有很多不同手法,這回他不是透過文字,而是用音樂來下指令,他先讓舞者在身上裝偵測裝置,根據不同音樂來跳舞,讓AI收錄讀取舞者的動作、肌肉的電波、呼吸與聲音等數據資訊,再聆聽新的音樂,編創生成出新的動作。

鄭宗龍表示,在《波》中他特別把自己一部份編舞工作交給AI,但也發現AI編的一些動作是人類做不到的,如有些關節彎曲的方式,不符合人體工學,不過運動的邏輯和身體流動狀態非常契合,「或許可利用舞台裝置來協助,讓AI編的舞落實的可行性大幅提升。」

鄭宗龍也分享,「AI確實打破創作者慣性」,「因為有些動作我們壓根不會去想到,或覺得人做某些動作太辛苦了,不會在作品中給出這樣的動作,但AI不會考量這個,因此最辛苦的是雲門舞者,但我相信雲門舞者千錘百鍊,可以接受這個挑戰。」

在《波》中,團隊以科技工具讀取舞者身體的數據資料,如肌肉的電流、呼吸與聲音等,經過AI技術,演算為影像或其他形式。圖/雲門舞集提供、李佳曄攝影

是否擔心會被AI喧賓奪主?鄭宗龍信心滿滿表示「不會」,「因為AI讀取到的元素,都是從舞者身上來的,不管科技怎麼前進,人類還是感受一切事物變化的主體。」他說,「雲門舞者長期接受武術太極、東方身體的訓練,在新的時代,向電腦學習新的動能,能為未來創作提供新的可能性。」

《波》於10月12日至15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10月28日至29日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11月4日至5日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演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