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北京什剎海 讓夜生活慢下來 文/記者王明浩、孔祥鑫、趙旭 |2023.07.15 語音朗讀 743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北京萬寧橋。圖/新華社市民在北京什剎海邊下棋。圖/新華社隨著北京積水潭醫院新北樓地上11層被全部拆除,「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銀錠觀山」美景重現。圖/新華社夕陽下的什剎海。圖/新華社人們在北京什剎海附近咖啡廳露台欣賞風景。圖/新華社 文/記者王明浩、孔祥鑫、趙旭老北京人常說,「先有什剎海,後有北京城」,歷史上的什剎海,古樸秀麗,渾然天成。過度的商業化卻讓這裡喧鬧無序。如今,什剎海由亂到治、「靜」下來了。一大早,微風輕拂,燕語鶯啼。在什剎海邊住了近三十年的李兵和往常一樣出門晨練。環湖快走,愜意呼吸,不時跟遛早的老街坊們打著招呼,「不用再走『冤枉路』,沒鬧事兒的,望山見水,心裡熨帖得很!」過去,這裡卻是另一番景象:違建叢生,沿河棧道多處被圈占。酒吧林立,用高分貝招攬過客,酒後滋事時有發生。什剎海的早晨儘管安靜,前一晚留下的垃圾、未散去的酒氣,令人煩躁。「面向著積水潭,背後是城牆,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地坐一天。」李兵感慨,短短五、六年光景,老舍筆下的什剎海回來了。老北京人常說,「先有什剎海,後有北京城」。什剎海位於西城區東北部,包括前海、後海和西海(又稱積水潭)三個水域及臨近地區。元朝建都時,以積水潭和北海、中南海的東側為新都城的中軸線築城,修建了大都。歷史上的什剎海,古樸秀麗,渾然天成。一個時期過度商業化,這裡喧鬧無序。如今,人們說什剎海由亂到治、「靜」下來了。記者帶著好奇,一探究竟。由亂到治靜下來了沿湖岸漫步,什剎海荷葉盈池,楊柳拂堤。清晨的陽光灑在水面,鋪開粼粼金光。路邊皆是青磚灰瓦的小院,紅花綠枝掩映在亭台樓榭之間。偶有人力三輪車「叮噹」駛過,恬靜不失靈動。穿過「荷花市場」牌樓向北前行,駐足前海北沿一處曲徑通幽的長廊。「誰能想到,這裡過去是『小王府』所在地、被私人侵占搭建的高檔會所。」什剎海風景區管理處主任張瑞生說,「小王府」建築體曾從岸邊蔓延至湖面,凸出一間玻璃房。「這樣的環湖堵點,過去有七處之多。」每一處堵點都是「硬骨頭」。考慮到百姓生活,不能「一刀切」,又要「一把尺子量到底」。西城區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什剎海街道原工委書記畢軍東說,二○一八年五月,環湖步道疏通正式打響,四年拆違二千九百多平方公尺,前海、後海、西海六公里鄰水步道全線貫通,串聯起周邊的公園綠地、文物古蹟、休閒設施和特色驛站,讓人流連忘返。一路向北,在前海與後海交匯處,一座漢白玉石橋︱︱銀錠橋橫跨水面。站在橋上,憑欄西眺,水面愈發寬闊,遠處西山群峰層巒疊嶂。「銀錠觀山」是「燕京小八景」之一,清代詩人宋犖留下了「鼓樓西接後湖灣,銀錠橋橫夕照間」之詠。一九八○年代末,附近建起一座建築最高點約五十二公尺的醫院大樓,「銀錠觀山」遺憾地成了「銀錠觀樓」。「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二○二○年發布的《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二○一八年~二○三五年)》,將「銀錠觀山」列為核心區三十六條戰略級景觀視廊之一。次年,這棟醫院大樓完成降層,「銀錠觀山」得以重現。銀錠橋東南側,一處古色古香的民宅院落裡,不時傳來孩子們的嬉鬧聲。然而,幾年前,透明玻璃裝飾的外立面,一到夜晚燈光亂掃、歌舞喧囂,通宵達旦。附近居民趙寶光說,那時酒吧人滿為患,什剎海水面漂浮著酒瓶、飲料盒、包裝袋,岸邊的車輛塞滿縫隙。歌舞喧囂通宵達旦二○○三年,什剎海酒吧開始「野蠻生長」。投資人「搶灘」開店,桌椅、沙發擺到湖邊。一些老居民看到商機,將自家房屋開牆打洞後,租給他人經營酒吧、旅館,還有的「種房子」牟利。張瑞生說,最高峰時有二百四十餘家店鋪,酒吧多達一百三十多家。「人們似乎忘記了什剎海還有寺廟、園林、古宅,似乎忘記了這裡是歷史文化街區。」「熱鬧久了,大家懷念水邊安靜的生活。」房東和老居民們盼望著改變。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二○一七年四月,《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二○一七~二○一九年)行動方案》發布實施,什剎海酒吧街拆違整治拉開序幕。「到目前酒吧只剩下三十多家。」畢軍東說,什剎海「靜下來、慢下來」,「有當年的感覺了」。老場景.新消費擦亮歷史文化名城金名片從什剎海風景區東側出來,走近北京中軸線上最古老的橋梁︱︱萬寧橋。在北京中軸線與大運河玉河段的交匯點上,古橋屹立七百餘年,自元代始建起至今,一直承擔著南北交通的重要功能。城市快速發展,附著橋體的設施愈來愈多,早已不堪重負。今年初,《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二○二二年~二○三五年)》頒行。實施中軸線申遺綜合整治,萬寧橋「減負」了:改遷市政管線,搬走隔離石墩,移除遮蔽綠植,河堤上鎮水獸周圍的架子也拆了,橋體原本風貌整體亮出來了。拾級而下,走到一隻鎮水獸旁俯身觀察,其樣如虎伏地,頭長犄角,身披鱗甲,凶猛威嚴。拿出手機,打開一款名為「靈圖游」的App,鎮水獸化身「水靈龍」躍然而出,萌寵討喜,帶領遊人隨著定位的轉換,感受澄清上閘、什剎前海、火神靈閣、皇城北門、景山之巔、鐘鼓樓前等景觀魅力,品味「活」起來的中軸線文化。從萬寧橋北行一百三十公尺左右,進入擁有七十餘年歷史的地安門商場。不久前,這裡升級改造重新營業,各類潮玩零售、國潮餐飲引來顧客盈門。地安門商場所在的地安門外大街,是北京中軸線上最早形成的商業街市,北起鐘鼓樓,南至地安門,東連南鑼鼓巷,西臨什剎海,全長約七百三十公尺。在「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中外修顏值、內煉氣質,同步推進業態復興,融合古樸與現代,不僅喚起老北京的歷史記憶,也吸引大量年輕人前來打卡。亮出岸線還湖於民「元代形成以來,地安門外大街體現中國古代『前朝後市』的營城理念。什剎海恢復寧靜後,地區業態朝著歷史需要、社會要求、管理規範、品質提升的方向發展。」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邊蘭春長期致力於什剎海地區保護與發展規畫研究,在他看來,什剎海兼具文化景觀、商業活力和傳統生活,需要特色業態支撐,以「老場景、新消費」為導向,錨定高質量、吸引新流量,與現代城市共生共融,才符合老城保護發展的內涵和要求。西城區委書記孫碩表示,「什剎海作為北京老城區最著名的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毗鄰中軸線,處於京杭大運河世界遺產北端點,是對外交往的窗口、古都文化的縮影,更是居民百姓的樂園,要賦予其時代新氣象,『亮出岸線、還湖於民』,在長效治理中帶動地區發展,擦亮歷史文化名城『金名片』,讓老城居民更有詩意地棲居。」環湖一周,已是中午時分。走進位於銀錠橋邊的「鴉兒李記」飯店,老闆李兵正忙著待客。親歷什剎海由「鬧」到「靜」,李兵生意愈做愈大,自稱「新什剎海人」。「這裡不但是一個歷史文化符號,更濃縮著成長奮鬥記憶。什剎海『失而復得』,也讓愈來愈多食客慕名而來。飯點靠窗位置一座難求。」記者即將離開時,又一撥兒食客有說有笑走進「鴉兒李記」,點餐、付款,一道道特色菜上桌。「吃著美食,望著名湖,別有一番風味。」他們興奮地說。 前一篇文章 【大陸產業發展】雲南文山 打造三七之都 下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 杭州解碼人文經濟學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4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5【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6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7【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8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