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由於緬甸政府沒有讓國際救災工作人員自由進入熱帶氣旋重災區,使得由聯合國等五十二國,二十五日在仰光召開數十億美元的國際捐助大會蒙上陰影。
納吉斯熱帶氣旋重創緬甸三周後,救災專家還在等待軍政府實現承諾,讓國際救難人員進入伊洛瓦底江三角洲。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表示,他已經說服緬甸軍政府領導人丹瑞軟化立場,讓所有的國際救難人員進入,但仍不清楚要等到何時才能入境,或一旦到了災區,他們能夠做的有多少。
儘管目前沒有確切時間進入緬甸,但潘基文還是在泰國曼谷成立了一個新的救援物資集散地,以加快對緬甸風災的救援。潘基文指出,這個基地將提供重要的臨時救援,它容許更大的飛機起降和更多的救援物資,可以救更多的生命。目前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大型救援飛機已經準備就序,除了一般物資之外,還裝載了三個臨時的污水處理設備。
雖然搶救災民的時間不斷流逝,國際救難人員不確定何時可以拿到簽證。而緬甸政府卻不斷希望國際社會能捐贈一百一十億美元(約台幣三千三百億元),做災後重建工作。一些救災團體警告,國際社會在仰光的捐助會議上,不太可能完全同意緬甸要求的金額,同時會施加新的壓力,迫使軍政府讓步。
另外,緬甸軍政府先前在仰光市召開記者會,說明緬甸風災的狀況,但緬甸軍政府在會中,沒有公佈民眾的傷亡數字,只說緬甸在這次風災當中,有一百二十五萬多隻雞,以及十三萬六千多頭水牛死亡。更令人感到怪異的是,根據聯合國保守估計,現在緬甸仍有數十萬人受困,亟待援助。但緬甸總理添盛卻在記者會中表示,緬甸風災的救災階段,已經基本結束,目前將進入到災後復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