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琡珺
現在的孩子都是出生在數位時代的新新人類,隨著科技發展迅速更迭,讓成長於上世紀的父母苦於追趕亦措手不及,尤其家中若有沉迷於虛擬世界、墜入網海深淵的懵懂青少年,常常無視於父母的憂心,即便軟硬兼施也難以達到制止的效果。這個年齡層的孩子似乎有向天借膽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逆來也不可能順受,我行我素,令父母備感壓力又束手無策。
我也曾面對這樣的困擾。當兒子擁有個人手機後,他的生活態度轉變,放學後的時間就是黏手機、玩電腦,社交圈全在虛擬世界中,遊戲一局接一局,直到體力透支,脾氣丕變、難以溝通,親子關係劍拔弩張。我心想,若不及時導正他使用3C產品的心態與方法,到了中學叛逆期就難上加難。
我嘗試變更危機處理策略,將硬碰硬的直球對決,改擲多元曲線變化球,既然軟硬兼施毫無成效,就讓兒子在3C產品陪伴下,啟發自主學習模式,並引導至課本外的探索。不論是天文地理、人倫道理,一起討論世界局勢,關心每日新聞話題,透過搜尋範圍的拓展,漸漸的他發覺浩瀚網海中,還有太多比玩遊戲、追劇更有趣的寶藏等著他去挖掘。
很快地,兒子使用3C產品的習慣大幅轉向,玩遊戲拚高下、掛網看戲的日子,在忙碌追求新知中已不復見,隨著孩子日益成長,更能理解寶貴時間就在彈指之間流逝,浪費不得,而另一個大收穫是親子關係和平重組。
成功翻轉遊戲玩童之後,進階建議孩子運用家中3C產品,如手機、相機與電腦,製作自己的另類成長紀錄。鼓勵創作,什麼都可以拍什麼都不奇怪,全方位嘗試,不懂、不會、不了解,就上網搜尋找解答。
兒子從小學五年級開始,自學影片製作,內容發想、寫腳本、道具配件、拍攝後製、音效字幕到頻道經營,完全不假他人之手,全靠自我學習。在製作影片過程中,他汲取海量的知識與天量的成就感,沒有分數壓力與同儕競爭下,創造屬於自己的成長天地。而家長最大的福利是無需過多額外支出,亦無須擔憂孩子虛度光陰,讓又愛又恨的3C產品,發揮它最大化的價值與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