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泰、蔡素芬伉儷與大師合影。左起為滿謙法師、慈惠法師。圖/蔡素芬提供
文/蔡素芬(國際佛光會大洋洲主任委員)
接觸佛光山、皈依星雲大師以來,在記憶中,大師從沒為自己好好的歇息過,大師常開示弟子們:「只要是人,就一定要活動;人若不能活動,不是病人,就是死人。」這句話一直放在我的心頭。
移居紐西蘭後,接觸紐西蘭佛光山住持滿信法師及常住的法師們,在參加道場各式各樣的法會及活動的過程中,常常感到佛光山的法師精力是如此的充沛,一個活動才剛結束,緊接著又在策劃下一個活動,直覺法師們真是金剛不壞之身似的。我們需要休息,法師們彷彿徹夜不眠都還能精神抖擻。那時,我就常常思惟師父們為教熱情的力量來自哪裡呢?法師們可不可稍為顯現累一點,法師如果休息,我們這些做信徒的也可以藉機偷懶一下。
不想還好,我的念頭才起,住持滿信法師又招呼我說:「我們把花園整理乾淨,提供一個美好的視覺饗宴供養大眾。」當下才醒悟, 大師教育出來的弟子都有「佛教靠我」的教性,所以平常生活都是生龍活虎,自我承擔責任的精神表露無遺。做為佛光信徒,除了跟上還是只能跟上,而且還要「慧根」,這只有親身體驗了才能體會出箇中三昧來。
大師在他的《星雲法語》裡有一句話:「水要流動才會清澈,風要吹動才會新鮮,人也要活動,才能生存。」出家八十餘年的弘法歲月裡,弘法足跡遍布世界各角落,繞了地球一圈又一圈,雖然有幾次的手術動刀,但都不減大師為了人間佛教的弘揚。他用最自然而且具體的修行方法,養成勤勞、不放逸的「活」身教,以身作則、示教利喜, 用善美的方式來實踐,這是大師身行最佳典範。
佛教的四大菩薩中,地藏王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做渡人舟」;大師常以此勉勵我們, 佛法要靠修行才能體證,做事務實比理論有用,行動比空談有力。
大師在全球創辦了五所大學,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人人都能來就讀。他以一雙看不見的眼睛,用心寫出的「一筆字」,字裡行間、在在處處都是佛門禪語,給人生命勵志的善語。尤其推動「好苗子教育計畫」,讓窮困的孩子都有翻轉生命的可能。
五十五輛的「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上山下海,開到偏鄉地區,讓莘莘學子有書可讀,使芸芸大眾不分男女老少,生命都散發著喜悅與希望。這些都是現代的人間菩薩、像人間佛陀一樣的大師,他一生不遺餘力、慈心悲願的寫照。
回憶2017那一年,我回佛光山總本山參加水陸法會,送聖圓滿,返回雲居樓用藥石(晚餐),我和羅李阿昭、吳麗瑛、張秀嬌、陳素琴等同參道友一同用膳,一年沒見,大家都很開心,不知不覺吃得好飽,阿昭師姐提議跑香去。我們一夥人沒目的地在山上到處走走,不經意走到傳燈樓前,裡面傳來陣陣優美音律,大家說,怎麼有這麼好聽又優美的歌聲,尋聲進入傳燈樓一樓,驚喜的看到大師、長老慈惠法師和慈容法師、蕭碧霞師姑與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等在大廳,多位法師圍繞著大師,一起唱著「人間音緣」的歌曲。
慈容法師看到我們這群不速之客,示意要我們一起坐下來,本以為只是聽歌,大師卻要我們也一起唱。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看到和藹可親的大師,心情有些激動,慈容法師分給了我們一人一本收錄大師作詞的歌本,有佛教聖歌、人間音緣、佛教讚偈等,有些我曾經唱過, 有些未曾聽過,但每一首旋律都非常優美。我們幾個人跟著法師們齊唱,唱得很開心、很盡興,大師則閉著眼睛,沉浸在歌聲裡安詳、安然的模樣,給人一種安定之感,非常溫馨。大家唱歌滿心歡喜,雖然事過多年,但餘音至今繚繞,恍如昨日。
如今想來,人間音緣亦是大師留給我們佛光大眾的關愛與祝福之一。
大師的慈悲德行,常在我心。(轉載自《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45期,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