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清厚
三十多年前,阿母年紀漸老,咱兄弟也分家,各自請回祖先牌位在家祭拜,逢年過節,阿母不用再忙著祭拜祖先。
阿母拚命辛苦攢錢,省吃儉用,在在為了籌送我們兄弟各一兩的金元寶,當做承續祭祖的禮物。禮重情更重,阿母用心良苦,金元寶也珍藏至今。
第一次手握一兩重的金元寶,心裡滿懷興奮,畢竟從未見過,更沒摸過。我坐在書桌前把玩,久久不放,午後熾熱的陽光穿透玻璃窗,光芒照射得金元寶更加燦爛。
帆船形狀的金元寶,外表刻有「9999」四字,表真金不怕火煉。金元寶長約二公分,高約一公分,微翹的船桅,圓凸型的船艙,乍似「大船入港」。唯此金光閃閃的大船,藏著許多阿母的故事。
阿母是傳統倫理道德的守護者。她雖不識字,卻非常敬天畏地,更是通達人情事理。
「祭祀祖先,慎終追遠,原是我們做兒子的責任。」我告訴阿母,何必另外送金元寶給咱兄弟?
「祖先牌位交由你們兄弟祭拜,是我的責任。親手親眼交給你們,我就放心,無罣礙了。」阿母繼續說:「我們做人要飲水思源,要知恩圖報,對外人也好,對子女、兄弟姊妹也一樣。咱食人一斤,就要還人十六兩,祖先牌位交由你們祭拜,我總要謝謝你們兄弟倆,並表示一下心意呀。」阿母就是這樣一位念恩盡孝又禮數周到的傳統婦女。
阿母去逝多年,金元寶仍然放在書桌抽屜裡;見物如見人,慎終追遠,永留金元寶,如與阿母常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