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五十歲許小姐近三個月來一吃完飯就脹氣、上腹悶痛,吃胃藥仍不見好轉,檢查發現是膽囊炎,超音波照出膽囊內滿滿「魚子醬」狀的膽結石,做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後才恢復健康。
端午連假開始,提醒民眾,粽子中的糯米為高油脂食物,本就有腸胃道疾病及慢性病患者,建議不要餐餐都大啖粽子,才能避免誘發膽囊炎。
醫師指出,膽囊炎患者有八成是膽結石阻塞造成,其疼痛部位接近胃部,常被患者誤當胃痛而延誤治療。
膽囊炎診斷除了腹部理學檢查與抽血檢驗外,可利用超音波檢查、腹部電腦斷層掃描綜合性評估。治療膽囊炎可口服抗生素、止痛藥、抗炎藥和膽石溶解藥等非手術方式治療。如果嚴重疼痛,或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沒有改善,就需要考慮手術切除膽囊。
醫師表示,除了原本有膽結石者,較容易阻塞膽管造成膽囊發炎,根據統計,女性膽囊炎發生率高於男性,其中又以四十歲以上女性為高風險群;孕婦在懷孕過程中,因為荷爾蒙分泌激素的改變,也易出現膽囊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