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抵學費 奈國孩子有書讀了

 |2023.06.20
1003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根據統計,奈及利亞每年約產生3200萬噸廢棄物,其中,塑膠垃圾占了250萬噸;但在拉哥斯(Lagos)一個名為 Ajegunle的貧民窟,塑膠垃圾已成為幼兒的學費來源。

拉哥斯是奈及利亞最大的城市之一,但貧困社區生活條件不佳,廢棄的塑膠瓶、塑膠袋、食品和飲料包裝隨處可見。

上學物品 多一袋回收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環保組織「非洲潔淨倡議」(African Cleanup Initiative,ACI)決定與學校合作,發起「recyles pay」計畫,讓學生藉由撿拾路上的回收品,來折抵學費,校方再賣給回收商,收入用於支付教師工資、制服、書本、文具等,不僅讓環境整潔,也減少孩童失學率,目前該計畫有40所學校參與。

四年級學生阿迪歐桑(Fawas Adeosun)過去常因為母親無法支付學費,被校方送回家,直到他進入「My Dream Stead」,才開始有了穩定的學習環境。

如今每天早上,他跟媽媽都會扛著一大袋回收物品到學校秤重,以確認折抵金額,讓阿迪歐桑能夠繼續學習。

其實奈及利亞有許多學校,都是由當地人創辦,他們盡可能降低學費,確保孩童都有機會受教育,莫里特國際學校便是其中之一,創辦人帕特里克.姆巴馬拉(Patrick Mbamarah)看到街頭有許多孩童遊蕩,2013年成立學校,雖然一學期僅收1萬1200奈拉(約新台幣530元),但對很多家庭來說,仍是不小的負擔。

所幸,2019年「recyles pay」計畫開始啟動,姆巴馬拉與ACI及回收企業「Wecyclers」合作,家長可以用1個寶特瓶抵1奈拉,減輕學費負擔,他的下個目標是收集100萬個塑料瓶,供1000名兒童上學。

莫里特兼職數學和英語老師弗洛里什.吉米(Flourish Jimmy)表示,儘管工資低,但他看到姆巴馬拉的願景,捨不得離開。

吉米分享,「我看到了他在做什麼,我也想要參與在其中,教育這些學生也讓我感到非常充實,因為我知道我正在為他們的生活增加價值」。

姐妹辦校 感念資助者 

「Isrina Schools」創辦人之一格蕾絲.阿姆齊(Grace Amuzie)表示,「在我的成長環境中,教育是奢侈的,但我很幸運,有個匿名人士贊助我中學到大學的學費;所以就讀國中時,我開始在附近教其他小孩們,對我來說,沒有比這更好的方式,來幫助我的社區、回饋資助者的善舉」,大學畢業後,她回到家鄉開辦學校,希望更多小孩有受教育的機會。

但與許多其他慈善機構的機構一樣,他們也面臨資金等難題,因此她的妹妹、創辦人之一羅絲(Rose Amuzie)與ACI合作,發起「recyles pay」,且為了鼓舞家長的士氣,她們的爸爸矣瑟拉(Israel Amuzie)也一同加入撿垃圾的行列,在3個月裡,他撿起多達2000公斤的塑料瓶。

因矣瑟拉自己沒有孩子在讀書,所以這些回收費用,全給了其他孩子,他分享:「我們很高興參與這項計畫,它對學校、和孩子都有幫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