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教學 黃天仁傳承攝影志業 文/陳昭妤 |2023.06.06 語音朗讀 538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黃天仁從商業攝影起家,後延伸鑽研人像攝影,兩者皆為他所擅長。圖/黃天仁提供黃天仁認為攝影最基本的構圖和運鏡必須先掌握好,才可能以此為基礎做變化。 圖/沈昱嘉黃天仁工作時相當投入,也重視與被攝者間的互動。圖/黃天仁提供黃天仁操刀過各種不同的人物和形象廣告拍攝。圖/黃天仁提供黃天仁自高中開始就對色彩學格外有天分。圖/黃天仁提供黃天仁操刀過各種不同的人物和形象廣告拍攝。圖/黃天仁提供 文/陳昭妤「拍人像最大的不同就是人跟人其實是會互動的,怎麼從那個動態裡去抓到靜態的瞬間,把他的眼神和情緒傳到你的相機裡面,是攝影最有趣的事。」入行40年,黃天仁18歲從商業攝影開始,由學徒生活一步步累積實力,經歷過創業挫敗、照片被雜誌總編輯嫌棄「太過漂亮、沒有想法」,30歲那年他將自己歸零,背著相機上山下海,透過不同場景和主角領略影像的其他可能性。沈潛後,他從劉德華、郭富城、任達華,拍到周杰倫、林志玲等人,以大膽運鏡和構圖思惟站穩腳步,獲封「名模推手」稱號。在黃天仁鏡頭下,畫面透出的不僅是美感,更多的是人味。「我覺得攝影應該是我這一輩子都不可能離開的,我一直有個夢想,就是透過攝影轉換生活,從中找到藝術價值。」 「其實我剛開始對拍照沒什麼特別興趣。」考上松山家商廣告設計科後,他發現自己特別擅長工匠型的事情,如素描、雕塑、噴畫這類能讓他依樣畫葫蘆 、而非無中生有創作的項目,成績通常都特別突出,「拍照也有點這種概念, 同樣東西,別人可能這樣子拍,但你因為觀點不同,反而拍得比別人好。」他回憶自高中開始,色彩學一直是他最強的科目,他歸功上天賦予給他的雙眼,「可能我的眼睛比較獨特吧,因為有這方面的色彩敏銳度,再透過視窗去看東西時,常會有跟別人不同的想法,這過程對我來說很享受。」校內紮實的訓練也為他打下深厚基礎。18歲那年,黃天仁畢業即入行,當時的台灣攝影界被日本文化影響,嚴格遵守師徒制,「我第一天去上班時,沒有一個助理敢坐在椅子上。」緊急接拍日出 首次獨立作業熬了一年半,天天工作17個小時,總算等到老闆指派自己獨立拍照,不料卻是個火燒屁股的爛攤子。「當時是一個YAMAHA的機車廣告,他們用環島當主題,卻沒拍到最重要的日出風景,老闆就丟了5千塊給我說:『明天中午前片子要拿進來沖,相機帶哪一個,你自己想。』」抓著5千元,黃天仁沒想太多就南下到清境農場,包了計程車,央請司機和自己一塊在山上過夜,這才捕捉到絕美的第一道曙光。隔日,報紙半版大的主照,讓19歲的黃天仁初嘗獨立作業的成就感,但日日超時工作,連女朋友都無法體諒的生活,終讓他決定喊停,回歸校園。只是重拾書本考上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黃天仁卻未能在新領域獲得超乎攝影時期的快樂,退伍後他轉當百貨公司樓管,天天得盯著櫃哥櫃姐的業績,做了3個月他再也受不了,26歲那年選擇回到了攝影圈。磨了1年多,正巧手頭有筆錢,加之攝影行業正蓬勃、案量多,黃天仁決定試著創業,卻沒想到重重跌了一跤。不僅投入的資金全燒光,黃天仁的積蓄也花得見底,手邊財產僅剩兩支燈、一個測光表、一台相機,關上攝影棚大門,他再次回到了人生的原點。「能怎麼辦?只能從頭開始啊,但我還是有夢想,就是當個時尚攝影師。」藏在心底多年的念頭,推使他往當時正強勢的平面雜誌去,因緣際會進了《BAZZAR》,第一個拍攝的藝人卻讓他再次滑鐵盧。受挫重新充實 在日常中練功 「那是李玟,其實我拍得很漂亮,但也給了我一個深刻的教訓。」當時的總編輯拿到照片後,冷冷地告訴黃天仁:「如果你要拍這些照片給我,那我不需要你,因為宣傳照就長這樣。你有沒有想過一本時尚雜誌的精髓在哪裡?什麼叫作時尚?你先搞懂,再來給我拍照。」一番話熱辣辣地搧在黃天仁臉上,說自尊毫無受損不可能,卻給了他新的思考轉折點:「我可以把人拍得好,但是不是應該再多一點想法跟創意?」他沒在挫敗感裡停留太久,開始從品牌記者會、餐廳菜色、到山海和城市之間重新練功,騎著摩托車,穿梭打磨攝影思惟,「看到任何特別的場景或細節,我就拍下來,一張一張記錄反芻,重新充實自己。」經驗化繁為簡 帶新手不炫技將近1年後,黃天仁終於又得到人物拍攝機會,當時公司裡的編輯讓任達華穿上無袖亮片裝、畫上煙燻妝,坐在台北市區裡的大地毯上,突破性造型讓黃天仁彷彿被釋放,用上超廣角和慢速快門等技巧,以大膽運鏡震撼了當時的攝影業界。在那之後,黃天仁對於時尚人像有了更多想法,這些年累積的經驗也匯聚於攝影課裡,他化繁為簡,不在課堂上炫技,而是回到基礎的構圖和運鏡,帶入門者重新領略攝影。「其實只要構圖跟運鏡掌握好,就能講出你想講的東西。尤其運鏡是決勝負的關鍵,廣角、超廣角、長鏡頭,人在移動當中,你的鏡頭怎麼追蹤?就跟看電影一樣,只是你要怎麼在這個追蹤的過程裡去按下快門、Catch你要的瞬間。」為了不淪為紙上談兵,黃天仁用心跑了不同地點、室內戶外、白天夜晚,錄製影片搭配課程講解,「先讓你看看整個場景的感覺,Run一下,再從平面去看這件事情。」與時俱進的傳授方式,來自他多年來在大學第一線的教學經驗,「時代改變,包括用的採光模式都不一樣,當然要一直進化。」但他也坦言規畫攝影課吃力不討好,相較商業攝影的收入,教學可說是慈善事業,「但總覺得趁我現在還有能力應該要做,教這些東西出去雖然沒獲得什麼,內心卻很開心。」看著學生從零開始,逐步練就對光線的敏銳度、掌握畫面結構,「那種成就感很難形容,大概也是教學之於我最珍貴的東西吧。」 前一篇文章 生命裂痕迎來光 王琄活出精采 下一篇文章 99 歲騎士郭深森環島 全家相伴逐夢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09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10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看前輩搶救生命 魏國珍走向外科之路肺癌權威陳晉興 每年執刀1400台林彥雄行醫花蓮 從小鎮醫師到院長蔡景耀醫病醫心 助病人重見光明心放寬常感恩 隨遇而安珍惜當下自在人生下半場 秦漢享受一個人 作者其他文章廣播人馬世芳 行走的音樂字典解構自然語言 李霽為空間種植美感操盤五月天演唱會周佑洋屢創奇蹟揉合草根與精緻 鄒駿昇畫上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