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在汶川大地震中,有三十二個輻射源被埋在地震廢墟的斷垣殘壁下面,但其中三十個已被收回,另外兩個被安全隔離。新華社沒有說明這些輻射源對公眾是否存在潛在威脅,只說它們是「民用核子設施與輻射源」,但沒有披露核子設施是否受到損害。
閱讀過中國核子安全機構報告的專家查爾斯,是法國輻射線保護與核子安全研究所工廠安全人員,他發現斷垣殘壁中發現的輻射源似乎來自醫院、工廠或實驗室,而非核燃料或核武器。
四川雖然沒有民用核電廠,卻有許多軍事與核子研究設施。中國設計核武器的總部設在綿陽,製造鈽的工廠設在廣元,兩地皆是此次地震的重災區。美國科學家聯合會核武專家柯里斯騰森懷疑中國政府的安全說,「該區遭普遍破壞,很難相信核工廠居然能逃脫地震災難。」
但中國指出,地震發生後已派軍隊保護核子基地,中國核子安全機構也通知職工準備應付發生環境緊急情況。中國政府的網站和一份全國性報紙說「核設施」和「輻射源」,包括核電廠、原子爐、生產核燃料和處理核廢料的工廠,以及用於科研、醫療的核材料。
柯里斯騰森表示,如果被埋的輻射源迅速被隔離和封存,應該對公眾沒有威脅。查爾斯說,迄今為止的資訊顯示,「中國的應對措施很妥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