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文學獎得獎作品》上邪 (下)

吳柳蓓/文 曹力(沁德居藝廊提供)/圖 |2008.05.21
1242觀看次
字級

列車到站的當口,海路的濃霧正散去,波影逐層瀲灩,我終究回來了,父親你要等我。
 
父親喊我的聲音從廚房飄進廳堂敲醒我的腦袋,我下意識佯裝剛從國語課本抽離,用受打擾的口氣回他:「我在寫功課,做什麼啦?」其實雙腳早已不聽使喚的欲奔向廚房,身體卻要撤嬌地黏在椅子上口是心非。總是非得要父親再喊一次,我才滿心歡喜的走進廚房,靠在父親身上,張著嘴,等著餵,這是我堅持被寵愛的方式。

如果說,小小身軀也可以被允許坐上父親的金發號到遠海逐魚佈網,那麼我義無反顧。然而,我只能象徵性的,跨上已靠岸的船,在甲板與船艙之間撒野蹓躂,僅僅一頓飯的時間而已。於是我的四肢永遠曬不黑,曬不出父親身上那襲古銅色肌膚,也無法追隨父親的視野丈量天地究竟有多寬,多深,多遠。我是父親的女兒,海的子民,我問父親,願不願意給一輩子的承諾,在我長大成人離鄉背井之後?天依舊瓦藍,海面寂寥,風搧動離愁,父親沒有說話,寄語海鷗天涯海角尋我的芳蹤,以海為名。

二十歲離開家鄉以後,我仍在克服老天爺的情緒,但我已經懂得接收老天爺發威前的暗示,在暴風雨、颱風夜、寒流來襲前夕掛通電話提醒父親別讓我擔心,我也祈求興風作浪的海神留一條生路給海路的勇士,當作一次仁慈的對待。

常因瑣事纏身回不了家,我會刻意搭公車到二十里外的小漁村吃盤蚵仔煎,再挑一尾重量十足的大頭鰱送給房東加餐飯,房東喜孜孜的收下,晚飯時刻喚我一道吃。這是我的詭計,想像那尾鰱魚曾經到過北海岸一游,吃過家鄉幾口海水幾尾小魚,然後被不知名的船隻撈起,化為一縷魚魂前來告知家鄉的海水淡薄,人情冷暖,船隻老不老。

我盯著桌上那對半黃濁的魚眼想心事,任由牠被房東蠶食鯨吞剩一排魚刺來不及說謝謝,我悄悄在心裡送牠一程,下回有緣聚頭再與我細說從頭。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細說從頭需要一些時間,時間足以堆疊滄桑,幻化人事。風化的甲板告訴父親我離家逾十載,其間返家次數類似農民曆上的二十四節氣,以歲末為記,冬至歸來,驚蟄出動。父親從不在電話彼端問我何時回家,他曉得我的鞋底沾了鹹泥土,無論走到哪裡都覺得淡了些。陷在他鄉欲走還留,連暴烈的陽光都覺得陰冷,棉被枕頭曬得蓬鬆蓬鬆,夜裡卻打了濕氣過重的噴嚏,一覺醒來,頭重腳輕,才知患了嚴重的思鄉病症。

而又有誰能夠明白,我時時刻刻都在舖陳自己以何種藉口方式重回二十歲以前的家,但是座落在客城太久,學了一身資訊科技的本事,卻沒有一項在家鄉派得上用場。我無法想像每一戶人家的船會需要申請網址,架設網頁,上電視打廣告,那感覺就像菜市場裡的菜販用顯微鏡叫客人挑菜蟲一樣。因此,我總是懷疑自己回到漁村可以做些什麼?父親絕不允許我做個女漁父,讓烈日海風糟踏我一身的細皮嫩肉,其實父親不願意懂我,而我也許不懂父親。

無能為力是對老天爺陰晴不定的脾氣的軟弱表現,恨透自己不夠勇敢不夠氣魄不敢面對,更加痛心父親衰老太快而天就要塌了,我該不該回?

回溯十年之前的記憶,父親壯碩的像結訓的阿兵哥,站在船艙指揮若定的嚴肅神情像要作戰的勇士,那畫面是我對父親最完美的記憶,像情竇初開的少女死心眼的認定初戀最美一樣。十年之間,父親的肩頭往內縮一吋,古銅色的裸體潦草了起來,像穿皺的襯衫出現礙眼的紋路。十年之後,父親的髮線離了位,原本結實的臂膀洩了氣,拉不住海裡正年輕的魚群而黯然放棄。

老了不會返老還童,海路卻依舊驚險,體力流失的船員早已回家含飴弄孫不願與天地爭奪,而我的父親卻還要戌守他的船,直到最後一絲力氣。漁貨量多寡是好久以前的心事,我沒問他現在在想些什麼?他難道會對我坦白?

江水為竭,天地合。

是時間的不留情更改了我的意志,讓我心甘情願結束客城的一切,回到我的漁村,用打電腦寫網頁的手代替父親撤網、拖網、駛船。縱使金發號老了,我的父親還有我。我親筆寫了一封信寄回家裡,信頭不用洋派問候語dear,父親看不懂,「爸,我想回家。」是信頭的第一句話,很黏膩,讓我的父親明白即使他的女兒離家多年再回來,對他依戀不變。

返家前夕,我把開了將近五年的吉普車賣給中古商,海路不適合四輪傳動,當初怎麼離開,現在怎麼回。三大箱的行李塞得胖胖的,硬拖上火車費了一番力氣,搭乘海線的自強號靠窗位置坐下來,放眼窗外一幕幕別人的海面灰僕僕的巴望著衪的子民卻久久不歸,而我的海平面就快天亮了。

列車到站的當口,海路的濃霧正散去,波影逐層瀲灩,我終究回來了,父親你要等我。

(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