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頭裡 雕刻一座建築 |2023.05.29 語音朗讀 172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小說《歌門鬼城》中的古堡 圖/取自Matthew Simmonds官網愛爾蘭城堡的塔樓 圖/取自Matthew Simmonds官網階梯井 圖/取自Matthew Simmonds官網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藝術家馬修.西蒙茲(Matthew Simmonds)以天然原石雕刻微型建築結構,展現他對中世紀建築的熱愛。他把堅硬、粗糙的巨石挖空,以微型比例製作中世紀大廳,提供不同的空間視角。他的每個微型石雕都是獨一無二的,西蒙茲表示:「我的靈感來自真實的建築空間,但這些作品並不是真實建築的縮影複製品。」技法呈現 人類在歷史所留智慧出生於英國、現居丹麥的西蒙茲,大學主修中世紀藝術與建築史,因為看到奇切斯特教堂(Chichester Cathedral)的修復工程紀錄,燃起他對石雕的好奇,1991年開始學習建築石雕技術,1997年前往義大利,專攻古典大理石裝飾藝術;進修期間,他曾以石匠與雕刻師的身分,參與西敏寺、伊利大教堂等英國古蹟的修復工程。西蒙茲的作品充滿多立克柱、拱門和拱形天花板等中世紀建築特色,希望大眾藉此可看到人類在歷史留下的智慧與創作的極致,他分享,「我所使用的技法都是基於傳統的技術,但在細節與精緻度上,有時候可能會比實際的情況更接近極限」。「減法」是西蒙茲主要創作理念,所有作品都由一塊石頭雕刻而成,沒有加入任何其他素材,他認為,這樣的創作方式,存在心理和精神層面上的意義。他的創作大多是從研究岩石開始,藉此確保雕塑的風格,可以跟石頭的自然美感相得益彰;西蒙茲分享,石頭的形式、體積,很大程度決定了雕塑的最終樣貌,材料本身可以是一種建築風格的象徵,就像石材本身給人的感受一樣。對西蒙茲來說,歷史建築能讓大眾的感知超越當下時間維度,與當初打造建築的人們產生聯繫。這些建築見證人類社會的變化,「在中世紀建築中,可以得到一種踏實、平靜的感覺,並對事物有開闊的視野」。石頭永恆 與地球過去也有聯繫「在我的雕塑中,我關心的是人類共同的成就」,西蒙茲表示,不同社會有不同的文化表現形式,還可以在建築中,看到各種文化如何相互影響。至於為何選擇石頭作為媒材呢?西蒙茲說,「石頭具有內在的力量和永恆感,這讓它在歷史建築中,扮演核心角色,且它也是一種天然材料,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石頭與地球的過去也有聯繫」。 前一篇文章 助電腦產業重生 黃仁勳:AI是台灣黃金契機 下一篇文章 夜晚亮如晝 20 年後恐看不到星空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何處不交朋友】 謝謝良醫2025.08.1103善念是財富 也是幸福之道2025.08.1004智利佛光山 祝福寶寶平安成長2025.08.1205【閃文集】黃金杯2025.08.1206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7想念2025.08.1008【論愛談情】把愛說出口2025.08.1209盧秀燕訪澳 倡星雲大師五和2025.08.1110奇特而神祕的白化動物2025.08.1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雙普峰會 川普:為俄烏領袖會談鋪路全球首場 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泰女護象30載 歌聲安象心線條空中起舞 扭出3D動物楊柳今襲台 雲嘉南高屏花東澎停班課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