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生比率不足1% 台大原民生:歧視讓人不想待在校園

 |2023.05.26
614觀看次
字級
台大原住民學生反歧視行動小組今天聚集於行政大樓前高呼「還我真平等」,並與支持者將黑色手印蓋在白布上,象徵社會長期對原住民族的汙名。圖/許維寧
學務長朱士維(左一)接受學生陳情,但學生不滿,認為歧視不只是學務處職責而是關乎學校全體,一度於行政大樓前高喊,要求校長陳文章出來面對。圖/許維寧

【本報台北訊】國立台灣大學近日族群、性別歧視不斷,台大原住民學生反歧視行動小組今天(5/26)聚集於行政大樓前高呼「還我真平等」,原住民學生哽咽表示,台大原民學生長期面對「一分耕耘1.35分收穫」、「讀台大不是很聰明就是原住民」等歧視言語;教育部更統計,原住民碩博士人數竟然不到1%,質疑是司空見慣的歧視讓原民生不想待在學校。學生高呼,要求校長陳文章面對,並實現成立族群平等委員會等四項承諾。

台大社會所學生謝語謙表示,原住民族學生於校園內需長年隱藏身份,在於只要身份暴露,就會被貼上喝酒、懶惰等惡意標籤,所有行為都容易遭放大檢視,只因為自己是原住民。

謝語謙談到,高中升學是人生中的黑暗時光,班上同學將自己的學測成績寫在黑板上公開質疑,曾試圖向同儕解釋加分制度緣由,但只換得一句「好好喔,好想當原住民。」校內教師更表示,同儕只是考試壓力大,一時沒有出口。

謝語謙指出,「一分耕耘1.35分收穫」、「讀台大不是很聰明就是原住民」是台大原住民生時常面對的惡意言語,全校都知道,卻只有行政端不知情。且教育部統計,原住民族教育失衡碩博生比率僅不到1%,恐怕就是歧視讓原住民生不想繼續待在校園內,個人行為匯聚成歧視環境,難道台大還要繼續縱容,認為歧視只是單一個案?

物理治療系學生Mayaw Ka'yok哽咽表示,就讀醫學院六年間,努力證實自己夠格當一名台大學生、證明自己可以完成學業,就怕老師認為自己不夠努力,也嘗試不在意校園間的惡意言語,回到部落,長輩試圖安慰自己「忍耐一下就過了。」希望各界不要只看到加分制度,而是思考背後的問題。

人類學系教授江芝華出面聲援學生,她指出,對歷史的無知正在傷害台灣其他族群。台灣各族群殖民、壓迫原住民的歷史充滿暴力,若未看見歷史,只看見象徵性的補償加分制度,甚至認為加分是特權就是延續暴力,大學校園應成為面對原住民歷史的場域,積極創造族群友善的環境。

反歧視行動小組號召支持者,將黑色手印蓋在白布上,象徵歷來社會對原住民族的標籤和汙名。學務長朱士維出面接受學生陳情,但學生不滿,認為歧視不只是學務處職責而是關乎學校全體,學生一度於行政大樓前高喊,要求校長陳文章出來面對。

反歧視行動小組提出四大訴求,要求成立族群平等委員會,提供歧視言行救濟管道;於心輔中心增聘文化敏感度的輔導人力;台大校方應於公開重大場合、會議宣示「向原住民族致意」;台大也應積極落實全民原教理念,讓校園認識多元族群。

朱士維則表示,校方承諾成立族群平等委員會,先以工作小組方式邀請師生一同參與、討論,台大有責任也樂意帶領社會面對歧視問題。希望學生不要將學校置於對立面,雙方能攜手共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