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點極易引起發炎反應,加重皮膚敏感,是皮膚過敏者的「地雷食物」,最好少碰,或是淺嘗即止。圖/123RF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初夏時節,天氣逐漸炎熱,加上潮溼的天候,許多人的皮膚開始「吃這個癢、吃那個也癢!」,因此夏季飲食需要有所節制,尤其要先搞清楚哪些食物容易致敏,最好少碰,或是淺嘗即止。
營養師高敏敏表示,造成膚質不穩定的隱形殺手,可能就是你「習以為常」的食物,如果溼疹或乾癬等皮膚症狀反覆治不好,就要多注意,以下為十種皮膚過敏者的「地雷食物」:
1.熱性水果:如芒果、荔枝、榴槤、龍眼,在中醫屬於「發物」,易促進組織胺分泌,導致引發敏感。
2.飽和脂肪:如紅肉、加工肉、乳瑪琳及烤酥油等等,易養成發炎體質,建議避免。
3.茄科類:茄子、甜椒、馬鈴薯、番茄等及其製品含「茄鹼」,可能會讓部分族群產生不適症狀。
4.甲殼類海鮮:因含螺旋狀結構蛋白,易使部分人發生過敏反應,可用蒸或烤方式,減少這類蛋白。
5.甜點╱油酥糕點╱炸物:極易引起發炎反應,加重皮膚敏感。
6.發酵食品:含大量發酵粉,組織胺含量高,易引發身體過敏反應。
7.麩質:若有過敏或乳糜瀉者,則任何含麩質的食物都應避免,像是大麥、燕麥、黑麥和小麥等等。
8.加工食品:看不到食物原形的加工食物,裡頭包含的食物添加物如味精、人工色素或添加來防止食物氧化、變質、腐敗的防腐劑,易使身體慢性發炎、引發敏感肌皮膚敏感。
9.菸╱酒精:易刺激、使皮膚反覆搔癢變嚴重。
10.補品:各式進補藥材與牛樟芝、冬蟲夏草等補品,容易使皮膚燥熱;未經醫師認可,切勿隨意進補。
高敏敏建議,除了平時就要遠離會讓自己過敏的食物,其他生活習慣,也要做些改變。例如飲食注重均衡、多吃原型食物,適度補充益生菌與益生質,控制理想體重、適度晒太陽、補充維生素D,充足睡眠、勿熬夜,多穿棉質衣物,避免壓力過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