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藍茶藝術季今登場 體驗客家先民菁礐池打藍

 |2023.05.20
972觀看次
字級
新北藍茶藝術季今天(20日)在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舉行,現場活動多元,包含「打藍」體驗,參與民眾齊聚菁礐池邊體驗「打藍」過程。圖/新北市客家局提供

【本報新北訊】「新北藍茶藝術季」今(20日)天登場,型糊藍染手作、扎縫大方巾、茜草根植物染與茶染,各種不同類型的古老染技大PK;在三峽區青心柑種碧螺春的茶香中,展現染布工藝五顏六色的美。

新北客家事務局今天表示,藍茶藝術季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客家文化為主軸,今天在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推出,透過野餐派對、好客茶席、藍染等,認識客家文化與三峽在地產業。

客家事務局長林素琴與三峽地區學校校長,共同展現客家先民在溪邊漂洗染布、菁礐打藍製靛,推廣天然染色工藝的歷史記憶,也開放打藍菁礐池體驗,復刻傳統「採菁打藍」的古法技藝,讓市民深入理解逐漸式微的產業文化。

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表示,大菁是19世紀初時引進台灣北部廣泛栽植,當年在三峽山區溪谷種植,是供製作藍染原料使用的植物,在三峽區民權街的藍染產業與交易,形成一條染布街。

礐(讀音同卻)是坑池的意思,菁礐是在山上溪谷水源的地方處,以石塊堆置、構築的圓形或方形凹池,供浸泡大菁植物,再經發酵、沉澱、濾水後,收集藍泥,供製作藍靛。

被稱為「藍色魔法池」的菁礐,是昔日藍染產業興盛的證據;菁礐是提煉藍色染料「藍靛」的重要設備,將浸泡於菁礐的大菁不斷攪拌的過程就是「打藍」。

客家局說,今天也提供型糊染、扎縫大方巾DIY、及植物染茜草根、茶染DIY,提供民眾參與。

型糊染是利用藍靛糊狀染料,刮染在模型紙版圖案上,是種古老手工印花技法;扎縫也是藍染的另一技法;利用茜草根則可染出美麗的紅色,不同的茶葉色澤也將衣物展現茶染獨有的色彩。

客家局表示,藍染社群教師團是客家局所培力,活動中共同設計藍染技法與圖騰。另外,早期許多客家先民在三峽打拚,活動也結合三峽青心柑種碧螺春茶,由客籍茶行提供揉茶品茗體驗,空氣飄茶香中,將藍染重新詮釋工藝生活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