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館重新開幕 史哲:史前館變身 台灣人轉身

曹麗蕙 |2023.05.19
1022觀看次
字級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今天(19日)辦理「在這裡 台灣與世界交會」重新開幕儀式。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曹麗蕙綜合報導】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歷時近3年的建築再造與展示更新,今(19日)天辦理「在這裡 台灣與世界交會」重新開幕儀式,宣告史前館將回歸為公眾服務,持續台灣與南島世界的對話。文化部長史哲表示,「史前館變身,台灣人應該要轉身,我們的目光不應只向著黑水溝,也應該面向太平洋的風」。

史哲補充,除了目光的轉身,文化上、思想上、認同上也應該轉身,而史前館就是引發這個轉身最重要的關鍵。從典藏、展示到南島文化的探討,台灣人應意識台灣的過去與未來,都應由我們自己構成,「台灣的未來就在這塊島嶼上,將不是任何文化的附屬。」

今天同時視察屏東勝利星村行程的史哲,特別趕赴史前館參加開幕,他強調,自己無論如何都要來到史前館,除了要讓「台灣人一生至少到訪史前館一次」,也要成為國際旅客到訪台灣、台東必定要來的博物館。

鐵器時代的台灣已具有高溫工藝技術,文化部長史哲(右1)參觀展品—鑄造模具(舊香蘭遺址)、青銅刀柄(十三行遺址)。圖/文化部提供

史前館館長王長華也表示,這次開館不僅重新推出常設展,也藉著專書推出新的博物館出版藍圖,企圖共構新的博物館工作。王長華感謝台灣鐵路局,同意在每年校外教學旺季期間,自強號高級列車加停「康樂史前館站」,可以為從花蓮以至於枋寮甚至全台灣來到史前館參訪的學校團體,提供安全便捷的公共運輸服務,今後史前館更將持續透過研究、策展與交流,落實文化平權,持續與公眾對話。

重新開放後的史前館,展出超過2千多件精彩的展品,包括台灣文化的起點3萬多年前八仙洞遺址的石核器、卑南遺址各式精緻玉器與可愛動物陶偶、5件台灣國寶(人獸形玉玦、喇叭型玉環、鈴形玉串飾、玉管及花岡山文化蛙形玉飾),以及近代阿美族運動家楊傳廣奧運銀牌、馬紹爾總統致贈我國的舷外浮桿船-台馬號、夏威夷戰神Kū雕像與印尼巴龍舞獅面具等珍貴文物。


這次更新同時新建探索館,設置以史前文化為主題的史前探索遊戲區,透過遊戲與故事引發兒童對史前文化的好奇,以及透過孩子之眼認識被迫遷離家園的「同理心:移動的故事」展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