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台灣人「改裝」性格 威尼斯建築展「台灣館」昨開幕 曹麗蕙 |2023.05.19 語音朗讀 54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昨天開幕,圖為展場照。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參展計畫〈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昨(18日)晚在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舉行開幕儀式。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表示,這次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可說是「最台灣的一次建築雙年展」,對應未來實驗室主題,台灣館淋漓盡致的展現台灣特殊的「地景」風貌,以及堅韌的台灣人適應地景的「改裝」性格。王時思指出,台灣擁有超過260座3000公尺以上高山,從海岸線到最高峰玉山的100多公里間,可以察覺到地球規模1萬公里範圍內會出現的14種氣候條件,策展團隊以「剖面」視角,呈現出外海的蚵棚、平原的溫室、高山的茶園,共展出30餘件台灣農業地景模型,除了反思人與環境的關係,也指出台灣未來發展的可能方式。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展昨天開幕,策展人曾瑋(右起)導覽,駐義大利代表處大使蔡允中(左)、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中)。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台灣館由台灣美術館主辦,東海大學建築系團隊策畫,包含國立成功大學、逢甲大學、中原大學、淡江大學等建築等共5院系師生聯合參展。策展人曾瑋表示,台灣擁有全世界相對複雜的生態系與氣候帶,因此這次策展將視角轉向在農村裡最真實的自然環境關係。透過大量的田野調查分析、歸納出六個關鍵字詞,協調者(Negotiator) 、義肢(Prothesis)、濾器(Filter)、內在性(Domesticity)、二元性(Duality)及中介(Intermediary),並以此在「教學聯盟」中做為新的教學方法,希望賦予台灣既有農村的智慧新的論述並帶到國際與世界分享。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展場照。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國立台灣美術館長廖仁義表示,威尼斯與台灣皆四面環海,相近的自然條件有如一個家族,有著相同的民族性格與藝術才華,期盼台灣與義大利在藝術與文化領域上能夠一起攜手努力。〈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的策畫呼應第18屆大會主題「未來實驗室(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提出對「未來」的見解,認為21世紀的未來可能需要我們踏上迂迴的道路,留意並重新拼湊你我生活周遭因時代進步而遺忘的事物。策展團隊重新回到台灣的山海之間,從「真實的日常」尋找面對未來的養分,透過在台灣不同高度與緯度的農業地景調查,目的在讓建成地景與真實土地之間對話,重新向鄉村學習。「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參展計畫〈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由台灣美術館主辦,東海大學建築系團隊策畫,包含國立成功大學、逢甲大學、中原大學、淡江大學等建築等共5院系師生聯合參展。 前一篇文章 NBA/莫瑞末節23分 配約柯奇大三元金塊再勝 下一篇文章 台科與華夏整併計畫 獲教育部同意 熱門新聞 01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2健保補充保費變革 政院急踩煞車2025.11.0703再闖WTA年終賽 謝淑薇力拚第2冠2025.11.0704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2025.11.1105【詩】再現綠川2025.11.0706【寬鼎畫語】 看不見的真相2025.11.1007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 盼教育融入佛法2025.11.0808佛光山深耕紐西蘭 毛利族傳統禮致謝2025.11.0709【樹博士系列】土壤的祕密XV 水稻田減排新觀念IV 土地的溫柔革命 雲林大埤寫益生菌奇蹟2025.11.0910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52025.11.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通霄電廠閃鳳凰 大煙囪「放倒」台近7成員工薪資 低於平均訪歐返台 蕭美琴:處境艱難不退縮魏哲家:黃仁勳來要更多晶片興達電廠 應變演練澎湖馬祖包機 空中交通創舉 作者其他文章日本奇想 高雄限定蔬食人物誌、94素Podcast 精采首發時尚老人捐設備 點亮逆風少年舞台夢台北雙年展 思慕為橋連結世界金漫獎 黃健和獲特別貢獻獎台北藝博會 趙無極、草間彌生作品吸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