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靈活眨眼 擄獲人心

 |2023.05.18
3137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機器互動好生硬,靈活眨眼成為讓民眾接受的關鍵!全球科技領域日益進步,從工業生產到服務業都能見到機器人的身影,機器人的外表也愈來愈像人類。義大利一項新研究發現,讓機器人學會眨眼,竟能大幅減少人們對機器人的排斥感。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由義大利理工學院研究小組CONCACT進行實驗中,人型機器人iCub有著異常的大眼、塑膠質感的外面與會發亮的嘴巴,跟一般人相去甚遠,但它卻能學會「眨眼」,大幅拉近與民眾的距離。

心理研究員基拉沃里(Helena Kiilavuori)表示,雖然眨眼被視為是保護與溼潤眼睛的生理反應,但在人際互動中,也有著非語言功能交流的功能,如眨眼的速度會對互動的對象發出心理暗示,並影響到溝通的氛圍。

科學新聞網站Live Science報導,不會眨眼的機器人不只不討人喜歡,甚至還會影響到民眾的決策能力,更有試驗讓民眾與不會眨眼的iCub對視,並進行決策。結果發現,與iCub相互凝視時,民眾會耗費心力迴避機器人的目光,並延長參與者的決策反應時間。

搭配聊天機器人 表情更豐富

除了靈動的大眼睛,為讓機器人更討喜,英國機器人公司「工造藝術」(Engineered Arts)打造以「人類溝通、互動」及「表情傳達」為主要設計功能的Ameca機器人,她會像人類一樣在沉睡後甦醒,表情擬真到所有看過她的人都嘖嘖稱奇。

Engineered Arts近日公布一段影片,把聊天機器人GPT-3/4技術放進人形機器人「Ameca」的腦袋,讓她擁有更豐富的表情,且能回答更多問題。Ameca說:「如果你需要我的任何資料,只需要毫不猶豫地發問就行了!」

Engineered Arts曾在2019年開發出AI機器人藝術家「Ai-Da」,這款機器人擁有人類面孔、機器人手臂,是世界上第一個配備藝術系統的機器人。在演算法的幫助下,它可以製作素描、油畫及雕塑。

德國也開發出擬真機器人「Lena」,時光躍進實驗室(Leap in Time Lab)在去年年秋天,完成在辦公室的測試,讓這位配備AI的機器人女性「Lena」與人類同事一起工作8周。在測試階段結束時,「Lena」的說話的詞彙量,已擴大到能進行演講的程度。

美國製造商超越想像(Beyond Imagination)開發的萬能機器人「博姆尼」(Beomni),則被用於多種用途:開瓶、注射等,因此可用於美食、醫療領域。甚至被期待能前往太空,幫助建造太空建築。

個人機器人 將成社會新趨勢

「日本現代機器人之父」石黑浩領導的研究計畫,會讓不同類型的機器人與老年人、孩童互動。他還曾製造複製自己的人形機器人「Geminoid」,看起來就像他的孿生兄弟。他說:「我認為,未來會出現機器人社會,每個人都會有一台個人機器人。人類一直追求新的溝通介面,我們從個人電腦,換到筆電,再到智慧手機,接下來可能是機器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