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團表示,降年總工時能先做的是增訂國定假日。圖為今年五一勞團遊行。圖/侯永全
【本報台北訊】超過五千人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連署「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周休三日的國家」,政府部門也依規定要期限內回應。台灣有沒有機會周休三日呢?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戴國榮說,周休三日方向正確,值得討論,但部分歐美國家是由政府拋磚引玉,以補貼鼓勵企業推動周休三日,「與其強制入法,不如先鼓勵」,他也提到,降年總工時能先做的是增訂國定假日,有立竿見影效果。
關於在台灣實施周休三日,戴國榮說,審酌台灣勞動情勢,其實現在最重要的是先落實周休二日,畢竟還是有些企業沒有真正落實,員工休假日上班也沒有拿到加班費,雇主法遵率偏低,透過勞動教育促進法的立法,厚植勞動意識,遠比立法周三休日來得迫切。
戴國榮說,國外也沒有立法強制,理由是各行各業工作型態、工時需求大不同,不是各行各業都適用周休三日,若透過修法要求所有企業周休三日,恐怕最後淪為勞工看得到、吃不到,因為很多企業根本做不到。但他強調,透過周休三日來縮減工時,長遠來看方向正確,也值得討論。
他指出,部分歐美國家企業進行周休三日實驗,是由政府鼓勵試辦,由政府政策工具提供誘因,讓企業願意參與,否則在薪資維持不變的前提下,勞工少上班一天,每周工時從40小時降到32小時,有些企業會認為對資方不公平,因此部份國家才會拿錢補貼企業,拋磚引玉,而企業實施後證明周休三日對勞資雙方都有利,勞工生產力提升、雇主獲利率也增加,再逐步擴大適用範圍。
戴國榮強調,若要縮短年總工時,最立竿見影的做法就是增加國定假日,每增加一天國假,全年總工時就下降8小時,比較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