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和社會參與克服極端氣候 孟加拉締造經濟成長奇蹟

林奕榮 |2023.05.08
677觀看次
字級
孟加拉依靠創新和社會參與克服極端氣候的影響,維持繁榮成長。圖/取自CNN網站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報導】孟加拉極易受氣候變遷衝擊,但該國憑藉民間產業創新、社區凝聚力以及當局的前瞻性公共政策,成功締造經濟成長奇蹟,在2021年新冠疫情期間仍繳出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6.9%的佳績;孟加拉的成功經驗,證明即使預算有限,仍能依靠創新和社會參與克服極端氣候的影響,成為繁榮的經濟體。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屆締約方會議(COP28)將於11月舉行,各國領導人將討論如何推動經濟以公正、綠色的路線轉型。要緩解民眾和經濟免受氣候變遷衝擊,通常需要投入高額預算,但孟加拉的狀況,證明經濟發展與氣候適應能力可以齊頭並進。

孟加拉曾在2007年受颶風侵襲,估計損失多達16.7億美元。因此,孟加拉積極發展預警系統,並成為該領域的先驅;對資源相對較少的國家而言,孟加拉是值得借鏡的典範。孟加拉氣象局(BMD)密切監控天氣狀況,目前的預警系統,能在24小時內疏散數百萬民眾,關鍵在於及時對自然災害發出警示。

BMD通過訊息推播、廣播及無線電和電視發布颶風警報,且依據不同地點發布最適當的通報。此外,孟加拉的數位創新極轉型機構「追求創新」(a2i)與Google合作,開發一套洪水預警系統,幫助偏遠地區的弱勢族群。這套系統在2021年季風季共向150萬的用戶傳送逾290萬則警訊,拯救無數生命。

這些措施展現孟加拉當局迅速應對以及在樽節成本的情況下成功適應氣候變遷的能力;其他措施還包括將小學建築採取高架式設計並此用能夠抵禦颶風的混凝土,兼具避難所功能。1970年孟加拉全境的避難所約有100處,目前已裝置逾5,000處,可安置近500萬人。

孟加拉也展現如何由社區主導應對自然災害、當地的志工會懸掛不同顏色旗幟,通報風暴的嚴重程度,並時常進行疏散演習。孟加拉國的颶風應變計畫(CPP)共有76,000名志工,其中一半是女性。

a2i的顧問薩曼(Ashfaq Zaman)指出,應變措施只是氣候適應能力的一環,孟加拉的成功之處還包括應用社區型太陽能灌溉系統,社區型集水基礎設施,以及順應氣候型態建造的屋舍。

此外,攸關孟加拉經濟的農業,也是當局保護的重點。孟加拉導入更能適應氣候的作物,改善灌溉系統並推廣永續農業,為農業生態系提供保障。a2i也持續研究如何把以物聯網(IT)和無人機應用於智慧農業,為農民提供所需數據,在自然竟衝板不確定性之際盡可能提升作物產量,保障農民生計。

薩曼表示,這些抵禦氣候變遷的設施需要投資,但比金錢和技術更重要的是民眾的參與。孟加拉的社會凝聚力和社區行動,是該國對抗氣候危機的關鍵因素,也證明即使資源金受限,仍可憑藉教育、高效率資訊分享以及社區參與,建立強大的氣候適應能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