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世繪】心中有福田 轉角遇到愛

文/邱華創(亞太青年創新創業協會創會會長) |2023.05.03
1484觀看次
字級

文/邱華創(亞太青年創新創業協會創會會長)

佛教義理浩瀚無際,平時有機會藉著閱讀《人間福報》,以「人間佛教」觀點切入理解,總有發人深省的心得與收穫。

星雲大師曾云,佛門中,田也代表我們的心,在田地裡面播種,就會有收成;我們的心田,就等於土地,在我們的田地裡播種,當然也必有收成。佛教所謂的「福慧共修」、「解行並重」,修福修慧是種福田,解行也是福田,等於為自己播種,肥沃心田。

也可以說,今天的社會都是我們的福田,我幫助他,在他身上也能得到一些利益,就等於種田一樣。

最近在日常生活中,我也見證了兩個以菩薩心腸,耕耘社會福田的實例。

即使升斗小民,心中常以「利他」出發,生活不時流露「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愛與慈悲,大幅提高社區之間的現代守望相助,營造在地社區的共生,也能成為現代銀髮族,養生養老的一帖良劑。

一年約60歲女性,銀行退休,單身獨居經濟小康,平時生活總是抱持柔軟心態,給人方便,給人適時溫暖。

從外面買回家的水果、餐飲、蔬菜,隨手都可以分享給社區的保全及打掃的人員。家裡回收的塑膠袋、雞蛋盒、橡皮筋,習慣性的處理乾淨工整後,會送給鄰近的店家再利用,既做到環保愛地球,也讓商家感到很溫馨。

在前波疫情確診過程中,她日常不求回報的福田布施,令人深刻體會,平時在社區鄰里,與人為善的重要性。

儘管她居家自我隔離,但社區住戶主動關心送餐;向外採買的、社區人員,都親送到家門口外;病情很快就在親切的噓寒問暖關心中恢復健康。

而在經過此番疫情洗禮的相互送暖,現在,社區住戶、工作人員、附近店家,正在倡議「社區共生養老」的「現代敦親睦鄰、守望相助」,希望只要大家保持亞健康狀態,即使年紀漸長,都仍可以在習慣的居家,住的安心。

另一位,是綠色生態職人建築師,創業建設公司26年,致力對大地的保護、孵育與復育的堅持。談起透過建築,營造人與環境共存共生的理念,他目光清澈炯炯有神,闡述透過現代先進科技的建築物理工法,改造生態自然水系、熱冷空氣對流的自然通風,營造固碳減碳居住空間,言談之間不時流露先進科學技術兼具濃濃的佛教與人文關懷。

這位建築師認為,透過用心的科技建築技術及工法,除了蓋出好房子,對大地生態環境的照顧、彰顯風土、助益環境的節能、低碳,更應永續呵護。

經過努力,珍貴罕見的多元樹種、魚種,便得以靜靜優雅的近在社區之中!體現人文與環境生態保育並重。

星雲大師說,求福,要先結緣,所謂「要學佛道,先結人緣」。人緣結的多了,田地裡的收成就會多,你想要成就其他的事業,還怕不會順利嗎?

慈悲智慧有愛的福田,就在日常生活的社區、鄰里之間,就在居家與大地環境之間。

修福修慧,解行並重,廣種福田。

原來只要有心,看到的不只是眼前的歡愉,更有因果循環的良善福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