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鳳頭鸚鵡 香港科學家幫築巢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2025.09.10
56觀看次
字級
許多隻小葵花鳳頭鸚鵡,在香港西營盤熙攘的街頭一座燈柱上休憩。圖/法新社
城市動物棲息地設計師王哈利,爬上木棉樹安裝人工巢箱。 圖/法新社
香港鸚鵡救援組織創辦人郭秀雲,與獲救鸚鵡互動。 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香港銅鑼灣熙來攘往的購物街上方,一場靜默卻關鍵的保育戰正在枝頭展開,在一棵數十年樹齡的木棉樹高處,一個特製的巢箱,正悄悄守護著全球僅剩1200至2000隻的極危物種小葵花鳳頭鸚鵡(Yellow-crested cockatoo)。

翱翔城市公園 成傍晚背景音

小葵花鳳頭鸚鵡原生於東帝汶與印尼,但如今有近1成的族群竟生活在香港,香港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安德森(Astrid Andersson)指出,這裡擁有全球「最具規模、最完整的野生族群之一」;然而牠們的未來並不樂觀,棲地流失與疑似黑市交易,正使牠們的生存岌岌可危。

安德森近10年持續監測發現,小葵花鳳頭鸚鵡族群數量停滯,新生幼鳥明顯減少,由於牠們不會自行築巢,必須依賴老樹自然形成的樹洞,但近年因颱風破壞與政府修枝,8成以上樹洞已經消失。

為了補足自然缺口,安德森與團隊設計了仿樹洞的巢箱,計畫在全港安置約50個,她說:「若沒有這些巢箱,族群將愈來愈難以繁殖,無法取代死亡個體。」這些巢箱不僅提供棲息之所,也能幫助科研人員觀察牠們從未被完整研究過的繁殖行為。

小葵花鳳頭鸚鵡在香港的存在,原本是一段「人與自然共存」的佳話,雖有都市傳說稱牠們源自1941年港督於日軍入侵前放生,但研究指出,實際上是逃逸的寵物鸚鵡所繁衍。香港成熟的城市公園、滿樹的果實與堅果,逐漸成為牠們的庇護所,如今,小葵花鳳頭鸚鵡的尖銳鳴叫已成為城市傍晚的背景音。

在香港鳥市,若有人特意詢問,商販才會悄悄拿出小葵花鳳頭鸚鵡。一隻1歲大的個體標價高達港幣5萬6000元(約新台幣21萬元),僅2個月大的幼鳥亦要價港幣1萬4000元(約新台幣5萬4000元)。

嚴厲打擊黑市 守護基因譜系

自2005年起,捕捉並販售野生小葵花鳳頭鸚鵡已屬非法,香港鸚鵡救援組織創辦人郭秀雲(Sharon Kwok Pong)懷疑黑市仍然存在,「我們需要更嚴厲的打擊」,安德森也研發一項法醫檢測,透過分析鸚鵡飲食組成,判斷是否近期自野外被捕捉,以協助執法杜絕非法買賣。

在原生地,盜獵、棲地流失與氣候變遷早已使小葵花鳳頭鸚鵡數量銳減。但香港的族群或許能扮演救援角色。

「香港的基因譜系可能已在印尼絕跡」,安德森說:「這裡的族群或能成為印尼野生族群的基因備份。」

在這片鋼筋水泥的都市叢林裡,小葵花鳳頭鸚鵡的生存故事正提醒世人,守護自然不只發生在遙遠的雨林,其實就在我們腳下的街區上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