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科展 北一女蘇意涵大贏家

 |2008.05.18
2433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全球最大規模的中學生科學競賽「英特爾國際科學展」16日公布獲獎名單,來自台灣的高中生大放異彩,8件科展作品就有4件獲獎,囊括了6項大會獎及3項特別獎。其中,台北市立第一女子中學2年級學生蘇意涵,贏得大會最高榮譽「英特爾最佳青年科學家獎」,以及大會化學科首獎和大會化學科一等獎。

這項科展共有全球51國家、1550位學生、1275件作品參賽,蘇意涵以花費11個月時間完成的作品「均相沉澱法製備CZA觸媒之探討」,與另2位美國高中生共同獲得「最佳青年科學家獎」,也是台灣學生首次獲此榮譽。

其他得獎學生包括國立新竹女中崔德昕以「見微知「駐」—水珠律動與圓駐波」獲大會物理科二等獎、美國物理教師學會及美國物理學會三等獎、聯合科技公司特別獎;台北市立第一女中王韻筑以「橡膠鍵鏈結構與自由能的關係」獲大會物理科三等獎;高雄市立高雄女中莊迪喬以「缺氧逆境下不同耐淹水性稻子的分子生物及細胞反應」獲大會植物學科四等獎及美國園藝科學學會一等獎。

蘇意涵的研究重點確認了高活性催化劑可改善甲醇改革的反應,以便更有效率產生氫氣。其研究也可用來改善混合同質性金屬,及合成其他多組成材料與高同質性。負責帶隊的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實驗組代理主任馮桂莊指出,在當前石油價格不斷飆漲的情況下,蘇意涵的研究可以藉由有效產生氫氣,進而加強原料電池的應用。

至於獲得物理科二等獎的崔德昕,指導老師新竹女中學務主任林智遠認為,題目的「創新精神」是獲獎關鍵。林智遠說,這個題目相當冷門,200年前蘇聯科學家曾做過極低溫方面的研究,而竹女的研究則是做極高溫部分。這個構想是源自有一天他吃鐵板燒時,發現極高溫下的美麗水珠,在課堂上與同學分享,因而引發當時還唸高一的崔德昕高度興趣,投入研究,在280℃到420℃間觀察水珠變化,長期處在高溫下做研究很辛苦,2年來不少同學因為太累或升學壓力陸續放棄,崔德昕仍決定「賭一賭」,執著的研究精神相當不容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