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分享】攝影寫心 沒工具也可修練 文/胡毓豪 |2023.04.30 語音朗讀 227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攝影的目的是攝出作者的心思、價值觀、審美觀和社會觀,如同作文一樣,要打動人心,引起共鳴。圖/胡毓豪拍照像寫字,直接了當,按下快門,留下紀錄,做為回憶或證據。圖/胡毓豪《攝影融合人生》,時報出版 圖/胡毓豪 文/胡毓豪 攝影是什麼?拍照是什麼?兩者有何同異?曾問過很多人,皆未有明確答案,就如同人活著,為了什麼一樣,各種說法都有,但現今我已逐漸明白,沒有答案才是答案。學攝影、學拍照,都有人講,但教學通常是說「教攝影」而非說教拍照,所以攝影和拍照必然是有點不同。雖然,這兩種都要藉助工具,但工具用得好不好,卻是拿相機這個人的功夫。廚房必然有刀,刀有各種各類,相機也一樣,工具愈多,愈容易發揮,也愈方便操作,但練習過程費神更多,適不適合自己?卻各有考量。愈好的相機,愈貴且重,體力不堪負荷,就惹麻煩。工具多寡利弊摻和,帶不動就會妨礙,折損樂趣。所以「適量」擁有,才會帶來最大的發揮。修練初始,沒有相機也可以學攝影。北市某國小,欲教小朋友學攝影,學校擔心沒有工具,我就建議:課程只有一天,何不定名「沒有相機的攝影課」,於是我們共同在校園裡,尋找美的景物,再用L型紙板,兩張正反互套就可構成四方形空洞,洞可變大縮小。洞大,可看比較寬廣的景物,代表廣角鏡頭。洞小,視角較小,就像望遠鏡頭,可看的範圍較小。用紙板就可以學習取景,練構圖,再加上觀察光影變化,接著講美感的養成,一天其實可以很充實的運用。拍照和攝影最大不同教攝影、學攝影有步驟和方法,但只講拍照就簡單了,只要拿得穩、懂得按就是了。技巧上的問題,靠科技和軟體,已可讓人放心而為。拍照和攝影最大的不同,在於用心深淺。什麼是攝影?簡而言之,要有美和意義且耐看。照相,只要記錄得清楚就很棒了。攝影的目的是什麼?「寫心」。攝出作者的心思、價值觀、審美觀和社會觀,如同作文一樣,要打動人心,引起共鳴。拍照則像寫字,直接了當,按下快門,留下紀錄,做為回憶或證據,即完成任務。這類影像,消失的速度很快,只有少數會被留下來。時間能將記錄照發酵,積存三、五十年,就會時光倒流,回到當年的情境。人人多可以拍照,所以照相手機盛行。但攝影是痴迷者的專利,對我而言,攝影是修道的選項,手拿相機,就要身、語、意莊嚴,就像和尚穿袈裟。但這只是外像,不足以修成正果。攝影有它的底蘊,因此攝影家才肯花一輩子的精力,不斷修練。我拿相機一輩子,多數時間在照相,六十之後,才涉入攝影創作,企求提升靈魂層次,並號召一切有緣,共追美好。只要尋覓美好的心存在,人是不會老的。 (摘自《攝影融合人生》,時報出版)【作者簡介】胡毓豪1953年生於彰化溪湖。戒嚴時代,服務於中國時報攝影組,幸獲余紀忠厚愛,留職留薪前往日本東京研修藝術攝影。返國續任攝影記者,曾獲行政院新聞攝影獎、台北市政府金橋獎、觀光局攝影藝講。十年前活滿一甲子,將攝影心得撰寫成《按下快門前的60項修煉》意外大賣。時報文化出版公司鼓勵續出,又有讀者鞭策,意外成了5本攝影書的作者。餘生立志當鐘,有敲就有響,不論撰稿、演講、座談、作品個展,只要能利他的,皆滿心歡喜的接受。講題以攝影哲思為核心,助人樂活。 前一篇文章 【盡其在我】如何積極過人生? 下一篇文章 【經驗之談】誠信是成功基礎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此情此景】茉莉花【愛與犧牲】犧牲的媽媽 愧疚的女兒【小說賞讀】引路人:特納【職場心法】同理自己 也同理他人 作者其他文章學會攝影 攝影 不是寫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