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分享】攝影寫心 沒工具也可修練

文/胡毓豪  |2023.04.30
2160觀看次
字級
攝影的目的是攝出作者的心思、價值觀、審美觀和社會觀,如同作文一樣,要打動人心,引起共鳴。圖/胡毓豪
拍照像寫字,直接了當,按下快門,留下紀錄,做為回憶或證據。圖/胡毓豪
《攝影融合人生》,時報出版 圖/胡毓豪

文/胡毓豪

攝影是什麼?拍照是什麼?兩者有何同異?曾問過很多人,皆未有明確答案,就如同人活著,為了什麼一樣,各種說法都有,但現今我已逐漸明白,沒有答案才是答案。

學攝影、學拍照,都有人講,但教學通常是說「教攝影」而非說教拍照,所以攝影和拍照必然是有點不同。雖然,這兩種都要藉助工具,但工具用得好不好,卻是拿相機這個人的功夫。

廚房必然有刀,刀有各種各類,相機也一樣,工具愈多,愈容易發揮,也愈方便操作,但練習過程費神更多,適不適合自己?卻各有考量。愈好的相機,愈貴且重,體力不堪負荷,就惹麻煩。工具多寡利弊摻和,帶不動就會妨礙,折損樂趣。所以「適量」擁有,才會帶來最大的發揮。

修練初始,沒有相機也可以學攝影。北市某國小,欲教小朋友學攝影,學校擔心沒有工具,我就建議:課程只有一天,何不定名「沒有相機的攝影課」,於是我們共同在校園裡,尋找美的景物,再用L型紙板,兩張正反互套就可構成四方形空洞,洞可變大縮小。

洞大,可看比較寬廣的景物,代表廣角鏡頭。洞小,視角較小,就像望遠鏡頭,可看的範圍較小。用紙板就可以學習取景,練構圖,再加上觀察光影變化,接著講美感的養成,一天其實可以很充實的運用。

拍照和攝影最大不同

教攝影、學攝影有步驟和方法,但只講拍照就簡單了,只要拿得穩、懂得按就是了。技巧上的問題,靠科技和軟體,已可讓人放心而為。拍照和攝影最大的不同,在於用心深淺。什麼是攝影?簡而言之,要有美和意義且耐看。照相,只要記錄得清楚就很棒了。

攝影的目的是什麼?「寫心」。攝出作者的心思、價值觀、審美觀和社會觀,如同作文一樣,要打動人心,引起共鳴。拍照則像寫字,直接了當,按下快門,留下紀錄,做為回憶或證據,即完成任務。這類影像,消失的速度很快,只有少數會被留下來。時間能將記錄照發酵,積存三、五十年,就會時光倒流,回到當年的情境。

人人多可以拍照,所以照相手機盛行。但攝影是痴迷者的專利,對我而言,攝影是修道的選項,手拿相機,就要身、語、意莊嚴,就像和尚穿袈裟。但這只是外像,不足以修成正果。

攝影有它的底蘊,因此攝影家才肯花一輩子的精力,不斷修練。我拿相機一輩子,多數時間在照相,六十之後,才涉入攝影創作,企求提升靈魂層次,並號召一切有緣,共追美好。只要尋覓美好的心存在,人是不會老的。

(摘自《攝影融合人生》,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胡毓豪

1953年生於彰化溪湖。戒嚴時代,服務於中國時報攝影組,幸獲余紀忠厚愛,留職留薪前往日本東京研修藝術攝影。返國續任攝影記者,曾獲行政院新聞攝影獎、台北市政府金橋獎、觀光局攝影藝講。

十年前活滿一甲子,將攝影心得撰寫成《按下快門前的60項修煉》意外大賣。時報文化出版公司鼓勵續出,又有讀者鞭策,意外成了5本攝影書的作者。

餘生立志當鐘,有敲就有響,不論撰稿、演講、座談、作品個展,只要能利他的,皆滿心歡喜的接受。講題以攝影哲思為核心,助人樂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