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攝影 攝影 不是寫真─(2)

文/胡毓豪 |2017.02.12
4951觀看次
字級
圖/胡毓豪 學攝影,要有持恆之心;要徹底認識工具,再勤練技巧,就能做到凡是可以感覺到的靈感,就可捕捉成有情的影像。工具是無感的器具,唯有用工具的人,才可靠它創出撼人的作品。
圖/胡毓豪 學攝影,要有持恆之心;要徹底認識工具,再勤練技巧,就能做到凡是可以感覺到的靈感,就可捕捉成有情的影像。工具是無感的器具,唯有用工具的人,才可靠它創出撼人的作品。
圖/胡毓豪 學攝影,要有持恆之心;要徹底認識工具,再勤練技巧,就能做到凡是可以感覺到的靈感,就可捕捉成有情的影像。工具是無感的器具,唯有用工具的人,才可靠它創出撼人的作品。
圖/胡毓豪
圖/胡毓豪
圖/胡毓豪
圖/胡毓豪
圖/胡毓豪
圖/胡毓豪

文與圖/胡毓豪

學攝影,要有持恆之心;要徹底認識工具,再勤練技巧,就能做到凡是可以感覺到的靈感,就可捕捉成有情的影像。工具是無感的器具,唯有用工具的人,才可靠它創出撼人的作品。

相機的組成,分兩部分,一個是機身,另一個是鏡頭。數位相機的系統控制由軟體主宰,軟硬體得合作無間,才稱得上是好機身。軟片時代,機身的操作靠機械的「工」能控制,機身新舊之間功能差別不大。數位攝影來臨後,新相機各方面的優越性,絕對勝過舊型相機。價格的高下,更不用論了,絕對是一分錢一分貨,想撿便宜,只有認識它、了解它,再挑出自己合用的。

數位相機記錄光線的載體,CMOS是現今的主流,它已取代了CCD的高貴。CMOS因造價比較低,所以感光記憶體的使用尺寸,可以一再擴大,未來五千萬像素以上的普及型機種,將會愈來愈多。高畫數的機種,不再是昂貴到令人止步了。數位影像的放大尺寸,未來不但會更大,也將更為細緻。

機身以快門速度快慢,結合鏡頭光圈大小的「功能」,用以控制曝光量,它們以一增一減的方式相互配合,光圈越大快門速度就要更快;光圈縮小了,就得延長曝光時間,讓被攝物得到最適量的光線,才稱做曝光正常。

鏡頭的結像能力,除了光學玻璃的好壞之外,也受研磨技巧的考驗,和塗膜配方的影響,製作一顆優質的鏡頭,除凹鏡、凸鏡的群組要求之外,無處不受光譜各種光波長短不同,穿透力不一的考驗,最後才是消費者對自動對焦速度快慢和精準度的要求。由於退休後學拍照者日漸多,鏡頭重量竟也成了選項。

不想花冤枉錢,就得勤於吸收相關知識,才不會完全相信廠商的宣傳廣告,或店家的推荐。單純從拍照說,最少你要知道廣角鏡的特色是誇大近景,壓縮遠景。透視感佳,但易產生變形。望遠鏡頭剛好相反,它拉近遠景,壓縮近景成為半透明成虛脫狀,它所拍的影像,前後景物被壓縮成平面狀,而顯得堅實無透視感。

在器材的使用上,我將光圈和快門速度,列為構圖要素,因光圈大小,決定景深長短,景深長則影像清晰的範圍大,反之則影像面貌也會跟著變;快門速度也一樣,它既可用極高速的快門,將射穿物體的子彈凝固在空中。也可以用慢速快門拍出車輛流動的燈軌,亦可長時間曝光,拍出星軌。這樣的應用不新奇,卻少有人將它列為構圖元素。

構圖要素,以點、線、面、形狀的安排為主,加入光圈、快門的運用,則有如虎添翼的效果。相機的應用,除了表面上看得到的影像元素,更有測光的技巧的發揮,技巧熟練之後,你將發現拍照的原則是沒有原則,但徹底捨棄原則又會無法拍照。

學拍照,最可貴的是要親自實做,脫離了實踐功夫,就如同「說食不飽」,無法裏外皆實。學佛,也只有三個字「信、願、行」,然後證,證實自己已經做到了入佛境界。攝影的哲理亦同,必須實做有悟才會有得。證是證給自己,而非為了贏得獎賞。當然許多學攝影的人,會去參加攝影比賽,這是好事,可以藉事煉心,將技磨到出神入化的階段。又可於不得獎時,完全不放心上,內心如如不動,不被外境所轉,訓練自己內的永恆寂靜。

拍照之後,一定要自我檢討,找善友一起討論共同精進,再反省改進。初學階段,一定要記住「謙,受益;滿,招損」。例如:在檢討之餘,隨手做好影像分類歸檔,且不要輕易刪除檔案,因為也許有很好的作品,但現階段你卻看不出它的好,冒然刪除,就會造成大損失而不自知。

拍照,是一連串過程的實踐,每一環節的好壞,都會在作品內留下痕跡,因此要膽大心細的創作,膽大才能天馬行空,不受過去的知識、經驗囿限;心細則是如履薄冰一般的謹慎,才不會因疏忽而造成品質上的瑕疵。

影像檔案的儲存JPG格式因有適當壓縮,所以它是主流。但在拍照時,最好是養成拍RAW檔的習慣,因為RAW檔會記錄下拍攝當時的各種資訊,憑這些資訊你可以找到好的修圖軟體調整影像上的不足。如果你的相機沒有這種存檔格式,在拍的當下就該更嚴謹,因為你少了更好的補救工具,但並非少了這一項功能,你就拍不出傑作。

不論你技術如何高超,構思如何絕妙,只要不肯親做親為,就會永遠沒有作品產出。因此,必須鍥而不捨的拍攝,才能累積出傲人的作品。我在劉亦泉新出版的攝影集上,如此描述「攝影人,走在攝影路上是一輩子的事。攝影人成為攝影家,是因作品豐富而贏得尊敬。劉亦泉自十三歲接觸攝影迄今逾一甲子,拍過無數類型的好作品,個展以攝花拍石見長,寫實佳作多而未發表,今在張蒼松的策畫下結集出版,實是攝影圈之大事。」

選定了,就修它一輩子吧!

展│覽│訊│息●張斐喬抽象攝影展

展期:即日起~02/20

展地:Noi Caffe-台南市中正路5巷4號1F

開放時間:周三~日 09:00~17:00

●旅程,印象台三線經典攝影展

展期:02/06?02/24

展地:桃園光影文化館-桃園市埔新路12號

開放時間:周二~日 09:00~17:00

●另一種目線—王信攝影展

展期:即日起~03/05

展地:台北市立美術館三樓3A~3B

開放時間:周二~日 09:30~17:30

●慧延法師攝影世界巡迴展:佛光之美

展期:03/02~04/16

展地:佛光緣美術館彰化館

(佛光山福山寺)

開放時間:周二~日 10:00~19:00

●霧三千—霧裡金門攝影比賽得獎作品展

展期:即日起~04/27

展地:台北市光復南路133號

開放時間:周二~日 10:30~19:00

攝│影│比│賽│訊│息

比賽名稱/活動日期/最高獎金/洽詢方式

▼2017 台北101國際攝影大賽

即日起~03/15

首獎:10萬元

電話:02-23812378 陳小姐

▼第四屆 I SNOW系列活動~影像說故事比賽

即日起~04/20

首獎:1萬元

電話:02-27110035

▼2016 長沙銀行杯 光影.文明.責任 全省攝影大展徵稿截止

即日起~05/31

首獎:人民幣1萬元

電話:0731-89839181曾老師

▼普天五十普天同慶 攝影比賽

即日起~07/15

首獎:3萬元

網站:http://www.guchi.org.tw/

▼第四屆 民視「台灣之美」全國攝影大賽

即日起~07/31

首獎:10萬元

電話:02-23812378

作│者│簡│歷

胡毓豪四十二年生,彰化縣溪湖鎮人,高一開始接觸攝影,就讀世新專校時,專研攝影相關技術。

歷經中央通訊、中國時報、時報周刊等媒體工作,八十七年自創網路公司,西元二○○○年因網路泡沫化,逐漸學得放下、清靜、自在。

曾獲行政院頒發金鼎獎、台北市政府金橋獎、觀光局文藝創作獎、中興文藝獎(皆為攝影類)。曾任世新專校新聞攝影老師;赴日本東京進修藝術攝影兼任中國時報駐日記者。六十歲之後,以攝影教學回饋社會,承傳經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