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蘇佳欣
文/蘇佳欣
讀小學時,父母因工作關係,曾在台南四分子的湯山新村與警南新村租房子,同學來自鄰近的精忠三村和大鵬八村,大家總會相約到彼此家中,或與年紀相仿的左右鄰居一起出去玩耍。我到現在還記得,誰的家就在大榕樹旁邊、誰家的土芒果不好吃,或誰家庭院種有龍眼樹、扶桑花等等。我對樹的印象特別深刻,至於同學的名字或者到底有沒有同班過,早已經記不清楚了。
可惜的是,隨著台南市區的眷村拆除與國宅興建,讓我在原本的空間場域,已找不到小時候的連結。雖說人事已非,曾經生活過的地方,不能景物依舊,但連個憑弔懷念之處也沒有,仍覺感傷。上網搜尋,才知全台第一座眷村是在黃埔新村,已被政府文化單位保存下來,以住代護的經營著,於是特別走訪高雄眷村一探究竟。
經由文創業者的解說,知道黃埔新村裡面有孫立人的故事、白色恐怖的故事、大象林旺的故事,還是電影《返鄉》與《鬥魚》取景的老屋街道。其中,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樹。已成為熱門打卡點的黑板老樹,與人同高的根莖強健爆破磚牆,呈現美麗的人形軀體,並奮力往上開枝散葉,猶如爆炸頭髮絲,有緣人或好事者幫「她」穿上編織比基尼,含蓄優雅地遮住重點部位。我猜想,如果她會說故事的話,故事一定更加動聽、精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