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從2013年開放至今,持續以多元科教活動傳遞地震、地質及環境生態科普知識。圖/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提供
【記者羅智華南投報導】將防災教育結合生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從2013年5月1日正式開館,今年迎來10周年,將以「斷層十載,與時俱進」為主題,於4月30日當天舉辦防災市集暨十周年紀念活動,包含主題表演、防災市集、及行動體驗車等,當年投入創園的貢獻者、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及眾多貴賓,也將齊聚一堂見證「斷層十載」。
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焦傳金表示,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是現址保留,經多方單位通力合作,才得以保存珍貴的「世界級逆衝斷層」。從2013年開放至今,持續以多元科教活動傳遞地震、地質及環境生態科普知識,也與國內外地質相關研究交流密切,邁入下個10年會持續與時俱進,走入大眾日常扎根防災觀念。
除推廣防災教育,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也積極與國際學者展開跨國學術研究,去來訪的捷克科學院,特別在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斷層槽溝內架設全球首台「監控儀器」,未來雙方將攜手監控此區「世界級逆衝斷層」之移動,將斷層槽溝保存意義推廣至全世界。
4月30日當天也將由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陳毅青代表捷克科學院出席,與中央大學、科博館簽署三方「國際合作意向」;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主任劉雅瑄也將簽署合作計畫,與科博館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共同進行地質研究、推廣科學教育。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科長詹文碧表示,2023年底前,民眾只要姓名中有任何一字跟「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相同,即可免費入園參觀。4月30日還有眾多適合闔家同樂的體驗活動,民眾可透過趣味遊戲、實際體驗及展示救災裝備等市集攤位、大型體驗車,在遊戲中學習科學,完成體驗活動參加集章,就有機會兌換防災食物組,將防災教育帶回生活中。
而為呼應10周年防災市集主題,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也推出獨家限定環保食物袋,外觀設計印製園區吉祥動物「穿山甲」獨一無二圖像,內含即開即食防災食品、高熱量乾糧等防災食品,容量3公升的袋體可盛裝熱食、清洗後反覆使用,希望倡導環保意識與防災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