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增加現有疲勞感覺為前提下,做適當的體能活動,增加個人的愉悅感,可緩解慢性疲勞症候群。
圖/123RF
【本報台中訊】五月一日勞動節,台灣年平均總工時為兩千小時,排名全球第四高,不少人出現過勞,經常性失眠卻不知道求助醫師。台中一名女上班族,長時間睡不好,就診時告訴醫師她長時間疲倦,也經常性頭痛,注意力不集中,檢查發現肝腎功能、血糖、甲狀腺皆正常,診斷後為慢性疲勞症候群,經醫師建議適當運動,加上均衡飲食及用藥治療,慢性疲勞感已逐漸改善。
醫師表示,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一種身體出現慢性疲勞症狀的病症,連續六個月以上長時間原因不明的強度疲勞感覺或身體不適,大部分患者都與工作緊張、壓力過大、長期生活作息不正常有關,如果長期身心疲勞沒有調養,對身體會產生不良影響,恐從輕微疲勞變成過勞。
緩解慢性疲勞症候群可以在不增加現有疲勞感覺為前提下,做適當的體能活動,增加個人的愉悅感,同時養成均衡良好的飲食、規律的生活習慣,進行體重控制或自我放鬆,最後則靠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抗憂鬱藥物、抗焦慮藥物,甚至是抗過敏藥物等藥物治療。